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林語堂先生說過:“中國建築的基本精神是和平與知足,其最好的體現是私人的住宅和庭院建築。這種精神不像哥特式建築的尖頂那樣直指蒼天,而是環抱大地,自得其樂,哥特式教堂暗示著精神的崇高,而中國廟宇宮殿則暗示著精神的安詳和寧靜。”

我們通過選擇住宅,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住宅本身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

我們居住在房子裏麵,消磨著生命的時光。

這種精神上的安詳和寧靜指導著中國傳統的住宅風水學。住宅的本意是靜默養氣,安身立命,意思是指生活和精神有所依托。

所謂的安處,並不是華堂深宅,重褥寬床,而是指能在南麵靜坐,東首安寢,陰陽適中,光線明暗相伴。屋不要太高,高則陽盛而明多;屋也不要太低,低則陰盛而暗多。假如明暗不調,那麼就會產生疾病。

居室四邊都開設有窗戶,起風就關窗,風停便開窗。靜坐的地方,前麵掛著簾子,後麵設有屏風,光線太強,便放下簾子來調和;光線太暗,便卷起簾子以通外光。這樣,便能達到內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兩安,進而自身安定的目的。住宅作為一種生活的工具,對人的影響至大,因此,如何運用風水學的原理,經營好其中的格局,意義甚重。

例如深圳,地處亞熱帶,四季模糊,二十四節氣不均,冬短夏長,所以選擇住宅方麵有許多的講究及避諱。普遍說來,就是要因地製宜,做到防潮、防熱、防風、防煤,格局要與氣候相宜,日照時間、風力風向要均勻,調和四時的陰陽。

再用林語堂先生的話說:“最好的建築是這樣的,我們居住其中,卻感覺不到自然在哪裏終了,藝術在哪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