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送路(2 / 2)

天黑了,南口村祈家老太太的法事卻剛剛開始。

端燈。燈是用彩紙把瓷碗紮成蓮花形狀配上白蠟製成的,給人感覺很精致,並且有幾分神秘色彩。這個儀式要由長子來完成,但身邊要有兩個人攙扶。於是祁永年和祈帆的兩個哥哥組成了這個小團體。祁永年在中間,祈帆兩個哥哥在兩旁,三人成為一體。祁永年手裏端著一個托盤,到經棚從道爺手裏接過彩燈以及清水蓮蓬之類的小物件,然後由祈帆的兩個哥哥攙扶著,五步一跪地送到靈棚,將什物放到供桌上,中途燈不能滅。而且燈很多,要往複幾次才能端完。經棚中立著黃紙紮就的一個小箱子,上麵用毛筆寫著一行黑色小楷“南無幽冥世界教主地藏王菩薩秉教沙門”,道爺們還會演奏經文,唱的是“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智慧音裏,吉祥雲中,為閻浮提苦眾生,作大證明功德主。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唱得極其動聽,韻律悠揚,辭藻生動,配以磬聲,讓人心無雜念,恨不能即刻皈依佛門,跳脫苦海。

柳璃站在祈帆的身旁,聽得如夢如幻。眼前的情景,柳璃感覺仿佛許多年前自己便已見過,而且感覺這一切於她是那麼熟悉,勝過了自己所經過曆過的一切場景。琉璃眼中不覺間淌下熱淚,祈帆看見了,輕輕將柳璃攬在了懷裏。

晚間的法事進行了許久,直到夜裏十點多,送路的儀式終於開始。按照習俗,送路之後,轉過天來,亡人的靈柩便可以入土為安。所以送路時,規模也就相對龐大,講究也多了些。首先是由當村的童子們組成的一個小隊,高舉著童男、童女、金牛、金山、銀山、高樓等用紙紮就的一應陪靈之物,走在隊列的最前方。緊接著便是身穿袈裟,頭頂佛冠的道爺們,響鑼打鼓吹笙唱經地走在中間。最後則是白壓壓的亡人親屬們拿著哭喪棒嗚嗚地走在最後。整個隊伍從靈堂出發,圍著村子繞上一圈,最後來到村邊的土地廟。童子們將舉著的紙人紙馬堆在地上用火焚了,道爺們再鄭重地唱一段經。末了亡人的小輩們——尤其外親,比如姑爺,一一在一張鋪在地上的草席上行過四扣四拜的禮數。上述儀式結束之後,整個送路的過程才算結束,而且其間規定隨從送路的人不能左顧右盼,返回時不能回頭,更不能走來時的老路。

對於這一係列繁瑣的禮節習俗,柳璃沒有絲毫的不適,而且十分向往。柳璃覺得每一節習俗都有它的價值和意義,與人性有關,與迷信無染。所以陪著祈帆走在隊伍中間時,柳璃的心情竟有些激動。這在像她這麼年輕美麗的女子思想當中,這種想法絕無僅有。

柳璃認真地遵守著出發前執事人的囑咐,一路上少言寡語,甚至都不怎麼和祈帆說話。在柳璃眼裏,即使此時發送的人不是奶奶,也應給予足夠的尊重,畢竟死者已矣,死者為大。

送路的隊伍浩浩蕩蕩來到了土地廟前不遠處停下,童子們紛紛將舉著的紙人紙牛等堆在了土地廟前的地上,用紙錢點燃。執事人請孝子孝孫們到土地麵前跪拜焚香,同時讓他們再次大聲哭悼去世的祈帆奶奶。道爺們則在不遠的地方演起法事,為首的揚聲唱到:“今送亡靈赴蓮台,我佛慈悲善門開。秋月春花深不見,迢迢自有故人來。此生茫茫多夢幻,才離禍亂又逢災。從今極樂逍遙日,莫念人間物和財。”而後眾道爺齊聲念道:“遠送亡靈登極樂,極樂善門為君開。”

話音才落,隻聽一聲悲鳴般的高亢的牛吽突然響起,隨即,方才點燃不久的紙牛猛地騰空,周身上下燃燒著駭人的火光,朝著送靈的人群飛撞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