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清:釣魚列島屬於中國
2012“理性”愛國,你理性了麼?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本來兩國人民完全可以好好地慶祝一番,想不到近幾個月來,日本的少數右翼政客出於某種政治目的,卻大肆炒作所謂尖閣群島(即我國釣魚列島)的問題,從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購島”計劃,到少數議員的“登島”活動,一直到首相野田佳彥準備將其“國有化”,等等,把原本友好的氣氛搞得烏煙瘴氣,令人痛惜。釣魚列島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這點毋庸置疑。對於日本右翼政客的這些違背曆史事實的肆意妄為,當然也不是每一個日本人都盲目“跟風”,表示認可,日本前外務省國際情報局長孫崎享就公開表示“釣魚島非日本固有領土”,對野田的作法不表讚同。孫崎享局長的這一表態,使我聯想到另一位日本人,日本著名曆史學家井上清教授對釣魚列島問題的研究和他得出的結論。
赴日尋訪井上清教授關於釣魚島問題的論著
井上清教授長期執教於日本著名學府京都大學,對於日本曆史有很好的研究。他的《日本曆史》、《日本近代史》、《日本現代史》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前後就被譯成中文,為眾多研究和了解日本曆史的中國學者所熟悉。日本曆史上有一個學派叫天義學派,研究問題注重實證研究,類似於我國清代乾嘉考據學派,但兩派又有很大的區別,前者不受政治幹擾,可以依據史實,提出自己的研究結論,而後者則是為了逃避封建君主專製的迫害,轉而去從事古籍版本和文字的注疏、考訂和考證。明治維新後,日本學習西方,倡導學術自由、言論自由,在這一背景下,天義學派實證研究的傳統得以保存和延續下來。這一點,在井上清教授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對於日本曆史和與日本曆史有關問題的研究,井上清教授常常依據史實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而這些見解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嚴肅的科學論證,使你對他的研究不得不表示信服。我早就讀過他的許多著作,但見到他卻是在1992年的夏天,是年在北京“二十一世紀中日友好大廈”召開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他個子不高,戴著一副深度近視眼鏡,雖然年近八十,但思路敏捷,講話吐辭清楚,一點架子也沒有,儼然是一位可敬可愛的長者。
還在南開讀書時,我因受老師、著名日本史研究專家吳廷鏐教授的影響,就對日本的近現代史產生興趣。抗日戰爭中,叔父犧牲,父親受傷,家中這些苦難曆史也驅使我想對日本這個國家的曆史有所了解。1972年美國宣布將琉球群島以及包括我國釣魚列島在內的“西南諸島”“交還”日本。對於美日相互勾結,私相授受我國領土釣魚列島的作法,中國表示強烈的不滿,聲勢浩大的“保釣運動”隨即在海內外展開。今天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當時正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進修,就以東海劃界及釣魚列島的相關的國際法問題作為博士學位論文題目,並憑借該論文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其時我也在從事日本侵華史研究,急於想獲得有關釣魚列島問題的信息和資料,尤其想了解日本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看法,特別是井上清教授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但由於時處“文革”特殊年代,這些問題當然無法解決。
我的上述想法在心中一直存留了二十多年。1994年11月,我受聘為日本神戶學院大學訪問教授。到神戶不久,就接到京都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狹間直樹教授的邀靖,到該所作學術講演,並參觀該所。該所原來屬外務省,是用“庚子賠款”修建的,伊斯蘭建築風格。戰後,交給京都大學。我不知道該所現在設備條件改善情況,在我的記憶印象中,當時該所設備條件並不太好,不但書架陳舊、空間狹小,而且空調也沒有安裝,書架之間的距離僅容一人走動。但日本學者並不以此為苦。石川禎浩就是在這裏曆時許多年,寫出有關中國共產黨成立史一書的。學者精神所注,並不在此。該所研究條件雖差,但藏書甚富,收藏的中國期刊在日本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最為齊全。由於井上清教授就是該所教授,我便向接待我的石川禎浩、森時彥等學者詢問有關井上清教授近況,他們告訴我,井上教授早已榮退,不來學校。我又委婉地向他們打聽,怎樣才能查到井上教授的著作目錄。他們說,在日本,學者的著作出版沒有什麼“禁忌”,凡出版了的著作均可查到,到神戶學院大學圖書館查查就能找到。
我回到神戶學院大學的第二天,就急忙到該校圖書館查看藏書目錄,很快便查到井上清教授的著作目錄彙,驚奇地發現井上清教授寫的、1971年由日本現代評論社出版的《釣魚列島曆史與主權問題的剖析》一書。當我借到這本書時,如獲至寶,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高興,也顧不上吃午飯,便一口氣將它讀完,並作了有關內容的摘錄。
蕩滌濁流秉筆直書的學者操守
從是書的前言中得知井上清教授撰寫此書的緣由。自1971年美國國務院宣布明年將琉球群島和包括中國的釣魚列島在內的“西南諸島”“交還”日本後,在日本社會上就出現了一股強烈“衝動”和“狂熱”。“日本政府及以反對軍國主義、帝國主義自居的日本共產黨、日本社會黨和大小商業新聞,皆與帝國主義的日本政府同一步調,不做任何曆史學的證明,而用高壓手段,硬說該地(指釣魚列島)在曆史上是日本的領土,企圖鼓動日本人民投入虛偽的愛國主義、軍國主義的狂流中。”一些軍國主義分子則公開上街遊行,為日美勾結,日本竊奪中國釣魚列島“呼嘯呐喊”。這一切都引起了井上清教授的極大關注和無比的憂憤。為了弄清曆史真相,駁斥“日本帝國主義為侵略外國領土和煽動虛偽愛國主義的‘國論’,行將錯誤地把日本民族導入明治當年軍國主義的侵略歧途”,他自費從京都前往琉球進行實地考察,訪問琉球當地老一輩居民。他說:“據我對於甚為貧乏的琉球史料之認識而言,並沒有關於這些島嶼曾為琉球王國領土的記錄,因此想就教於衝繩人民。幸而在這次旅行中,受到衝繩友人之幫助,我方能確認所謂‘尖閣列島’的任何一島均未為琉球所領有過。不僅如此,我更得知這些島嶼,原來是中國的領土,日本之領有,是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勝利時的事情。……正確言之,應該是中日甲午戰爭時日本掠奪中國的地方。果真如此,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無條件投降接受包括中國在內的聯合國對日波茨坦宣言開始,根據該宣言的領土條款,即應自動歸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