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健康飲食,警惕食品添加劑“搗亂”(1 / 2)

健康快車

作者:杜 妮

近來,有關植物奶油中“反式脂肪酸”危害健康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你是不是也對自己常吃的食物大打問號?孩子喜歡五顏六色,就有人往糖果裏加色素;女性有“戀香之情”,就有人給酸奶加香精;薯片越爽脆越好,膨化劑當然要用足……反正剔去這些食物精美的外包裝,你會發現——有許多添加劑的影子在裏頭!

甜蜜蛋糕小心“植物奶油”

戴女士每天為丈夫小孩準備的早餐都是麵包、牛奶。但自從聽說了關於蛋糕、麵包竟含有“氫化油”(俗稱植物奶油),食用過量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後,她開始惴惴不安,以後蛋糕還能吃嗎?

健康建議:

植物奶油學名是食用植物氫化油,是以植物性油脂為原料,其在氫化過程中產生的飽和脂肪酸不易被人體吸收或排除,反而會增加人體血液的黏稠度,大量食用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

除了麵包、蛋糕,油炸類食品中同樣含有反式脂肪酸,例如洋快餐裏的炸薯條等,孩子經常食用,同樣會使血脂增高,增加心腦血管的發病幾率。所以買食品的時候首先要看配料表,如食物包裝上列出成分有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精煉植物油、人造酥油等即含有反式脂肪酸。另外,早餐宜為牛奶加饅頭或包子,這樣不僅健康,又能顧及營養。

酸甜果脯當心“糖精色素”

單身白領夏小姐一日三餐幾乎全吃外賣。為了提神,她每天還會喝一兩杯速溶咖啡或奶茶,蜜餞、果脯等小零食也常備。可最近在聽同學說它們含有糖精、色素之後,她再也不敢品嚐了。

健康建議:

糖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甜味劑,因為價格低廉,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果脯蜜餞裏,大部分都添加了糖精,其致癌的可能性至今尚未完全排除。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糖精可用於醬菜類、複合調味汁、蜜餞、配製酒、雪糕、冰激淩、冰棍、糕點、餅幹和麵包,最大用量為0.15克/千克;瓜子最大用量為1.2克/千克;話梅、陳皮類為5.0克/千克。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在嬰幼兒食品中不得添加糖精。在美國,凡是添加糖精做甜味劑的食品,均要求標有“糖精能引起動物腫瘤”的警告語。而包括檸檬黃、日落黃等人工色素均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甚至導致腹瀉、腹脹、腹痛、營養不良和多種過敏症。

所以,如果要吃蜜餞和果脯,應該吃成分天然的,最好選擇自然風幹或是天然曬幹;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平時仔細閱讀食物標簽,盡量給孩子選擇不含糖精和人工色素的零食。

美味海鮮當心“亞硫酸鹽”

伍先生在吃完海鮮之後突發哮喘。看病時向醫生描述了大概情況,對方判斷是海鮮惹的禍。事後伍先生家人去賣海鮮處查看,果然感覺那些海蜇顏色格外白。據知情人透露,這些海鮮是放了亞硫酸鹽等漂白劑“美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