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衛生保健不少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外出旅遊需隨身攜帶藥品,有備無患。
(6)旅遊用品旅遊鞋帽要考慮周全。帽子既要護頭,又要能保暖、防暑、防塵;宜選用柔軟、輕便、防滑的半新舊旅遊鞋或運動鞋。旅途中可隨身攜帶長度適宜的旅遊手杖。
28.為什麼婦女身體出現八大狀況不容忽視
(1)腰痛進入冬季,一些老傷痛會乘機發作,而腰痛又是其中較為常見的症狀。這可能是膀胱炎或附件炎引起的,應及時到醫院驗血、驗尿;必要的話做膀胱鏡、婦科檢查。這時要多喝水,忌辛辣、含香料的食物。
(2)易怒因為一點兒瑣事就哭泣,這或許與你的性格不符,此時需要檢查甲狀腺。中樞神經係統對甲狀腺激素失調最為敏感,初期表現為容易激動、脾氣暴躁、愛哭、失眠、月經紊亂,胃口雖好卻日漸消瘦。
(3)頭暈經常頭暈應檢查血壓。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能患低血壓(好像高血壓低血壓都容易頭暈,此題請鄭老師核實!),女性通常在35~40歲出現血壓波動。這時要調整飲食,選擇一些對有益於調節血壓的體育運動如遊泳、跑步等。
(4)黑眼圈早上起來眼睛下麵微腫,出現黑眼圈,很可能是長期疲勞的結果。如果水腫經常出現,那就要檢查一下腎了。據統計,女性患腎結石的可能性是男性的1.5倍。
(5)腿腫晚上腿腫,知覺遲鈍,這是靜脈回流出現問題。這時需要多吃新鮮蔬菜,每天做幾遍腿部保健操,以加強靜脈回流的功能。
(6)抽筋手腳經常抽筋可能是缺乏鈣和維生素D,兩者決定了骨骼的硬度和肌肉的收縮力。這時要多吃奶類及奶製品、動物肝髒、海鮮等。
(7)多汗比往常出汗多可能是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如果應用普通的鎮靜劑不起作用,那就需要進一步治療。
(8)口渴體重變化、經常口渴和想上廁所,這些症狀有點像糖尿病,最好去做一下血糖檢查。如果檢查結果還算正常,也要少吃甜食和油膩的食物。
第五節穴位養生
1.怎麼快速找到穴位
穴位往往是在骨骼間(邊)、肌肉間(邊)的凹陷處。找準穴位的要點是嚴格依據取穴方法。一般是根據身體各部位的長度定位,如人體的前臂定為12寸(中醫的“寸”不同於現代人關於“寸”的概念。寸是指本人中指屈曲時,中節橈側兩端橫紋頭之間的距離),內關穴在距離腕部2寸處,也就是說內關穴位於前臂靠近腕部的1/6處。另外,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並攏,四指的寬度即為3寸。所以說,中醫取穴所用的“寸”這個單位是因人而異的,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寸”是不一樣的。
另外,在有些穴位的找法中,會出現“一指寬”、“兩指寬”等字眼。這裏的“一指寬”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寬度;“兩指寬”則是指食指與中指並列,第二關節(從指尖算起的第二個關節)部分所量的寬度。
找穴位時,如果按壓到有明顯酸脹或麻木或疼痛的感覺,即說明找準了穴位。
很多人認為穴位按摩是用來治病的,其實按摩穴位更大的好處在於及時糾正氣血經絡的不通,達到預防疾病的作用。因為穴位是體表經絡氣血輸注身體外部的特殊位置,通過刺激穴位,能起到調整體內氣血運行的目的。所以穴位按摩應該是養生必修課,每天都要做。
2.為什麼一定要知道養生保健的九個穴位
(1)保健心髒的內關穴伸開手掌,掌心向上,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心包經上的內關穴就在離手腕第一橫紋上2寸的兩條筋之間。內關穴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等作用,因此經常成為中醫治療心髒係統疾病以及胃腸不適等病症的首選大穴。
因為內關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為日常按揉的穴位,無論是走路還是閉目養神時,都可以操作,對於調節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用太大力氣,稍微有酸脹感即可。
(2)補血養肝的血海穴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順著這塊肌肉摸上去,頂端即是血海穴;也可用掌心蓋住膝蓋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張開,拇指端下麵便是此穴。
古人們不經意間發現刺破這個地方就可以祛除人體內的瘀血,因此用它來治療體內瘀血的病證。它不僅能祛瘀血,還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給它起名叫“血海”。
每天上午9~11點,如果你有時間,那麼最好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這個時辰是脾經經氣運行最旺盛的時候,人體的陽氣也正處於上升趨勢,所以直接進行按揉即可。每側3分鍾,掌握好力道,不宜用大力,隻要能感覺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脹感就可以了。
(3)補肺益腎的列缺穴兩手虎口交叉相握,這時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於三經交會處,因此不僅對於肺經,對於大腸經和任脈的經氣也都具有調節作用。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偶感風寒而引起難以名狀的頭痛,這時就可以通過按揉列缺穴來疏風解表,還可以結合熱毛巾敷額頭的方式一起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