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養生篇(3)(2 / 3)

11.怎麼認識中藥的十八反、十九畏

部分中藥在混合使用時,會增強毒性反應或不良反應,服用後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有配伍禁忌。《神農本草經》稱這些藥物之間的關係為“相惡”和“相反”。十八反、十九畏指的就是中藥配伍禁忌中的相反、相惡。

十八反指的是:兩種藥物同用,能產生毒副作用。十八反的具體內容是:甘草反大戟、海藻、芫花、甘遂;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丹參、沙參、苦參、細辛、芍藥。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十八反中所示的藥物配伍確實能相互影響藥效,但有時在特殊情況下巧用十八反,也可達到治療目的。所以,中藥十八反不是絕對的配伍禁忌,但在臨床應用中仍要謹慎小心。

十九畏指的是:兩種藥物同用,藥性相互衝突,其中一種藥會受到另一種藥的抑製而降低其功效或毒性,甚至完全失效。十九畏的具體內容是: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12.怎麼認識中藥的單方與複方

一直以來,中醫中藥深受老年慢性病人的青睞,被認為無毒無副作用。其實不然,不管怎樣,“是藥三分毒”,再加上配伍不當,同樣也可產生嚴重的毒副作用,應引起重視。

古人最早防治疾病是從單味藥開藥的。在長期實踐中發現,單味藥有時不能解除病人的病痛,而後逐漸發展成為兩味或兩味以上藥物的合並,來增加藥效,同時又糾正了藥性之偏。通過反複實踐,也就逐漸形成了祖國中醫學中的方劑學。凡對中藥進行一定方法加工炮製,並製成一定的劑型,應用於臨床病人的均稱為方劑。單個中藥製成的方劑稱為單方,兩味以上的中草藥配合製成的方劑稱為複方。

中藥複方方劑組成是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形成的,由主藥、輔藥、佐藥及引藥組成,再加一種調和藥,可以調和各種藥的性味,更利於藥物的協同性,達到治病的最佳療效。

13.怎麼煎中藥

中藥品種繁多,湯劑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劑型。為避免藥材的有效成分在加熱過程中揮發或破壞,煎藥時必須掌握:

(1)煎中藥最好選用沙鍋或搪瓷鍋。因為此類容器導熱均勻,化學性質穩定,藥材的合成和分解不易被破壞(幹擾)。

(2)將配伍好的中藥放入沙鍋內,加入3~4倍的冷水或溫水浸泡15分鍾,再加水加熱到沸5分鍾左右,以小火維持30分鍾,濾出藥液,然後再加2~3倍水放入鍋中煎煮(小火)20~40分鍾,濾取藥液。將兩次濾液合並加以濃縮至規定量,分2~3次服用。

在煎煮中藥的過程中,對某些藥還要采取先煎、後下、包煎、衝服、烊化等方法。這些都是中藥煎煮的特殊方法,主要是為了充分發揮藥效。

第三節對症用藥

1.感冒為什麼要少用或不用抗生素

老年人體質弱,免疫功能減退,容易受感冒的侵擾。一旦感冒,唯恐疾病拖延引發並發症,早早就開始服用抗生素,有時醫生也會開一些抗生素來緩解病情。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大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冒有自限性,也就是說,即使不進行治療,也是能自己痊愈的。一般發熱3~5天後,體溫會慢慢降至正常,免疫力逐漸恢複,若無繼發感染,1周就會恢複健康。感冒發病期間,老年人要注意休息,多多喝水,吃清淡飲食,酌情對症用藥,並加用抗病毒的藥,但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即使用了抗生素,也是沒有效果的,因為抗生素隻殺細菌,是不殺病毒的,“不對路數”啊。而且抗生素使用後,還會誘導細菌的耐藥性,這會給以後的治療帶來難度。

濫用抗生素,人體器官受損害最大的是腎髒。老年人本來腎髒功能就差,加上抗生素的刺激,容易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

因此,病毒性感冒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

2.老年人感冒,怎麼用阿司匹林退熱

阿司匹林是治療感冒的常用藥,其解熱、鎮痛作用療效確鑿,除感冒外,還廣泛用於頭痛、牙痛、關節痛、神經痛、肌肉痛,而且還是治療急性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的首選藥物。其不良反應有胃腸道不適,誘發胃潰瘍、胃出血等,因此應在飯後服。

對於老年人感冒發熱,阿司匹林有良好的退熱發汗作用,但是如果劑量未掌握好,會發生過量出汗,結果是體溫下降過快,病人發生虛脫,所以劑量宜小不宜大。目前,市上阿司匹林的規格有0.025g、0.05g、0.3g和0.5g片劑(腸溶片),前麵兩種用於抗血栓。所以,老年人治感冒可選0.3g一次,一天3次服用,如發熱已退,則可以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