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急症與急救(2)(1 / 3)

2.雷擊後正確的自救與互救方法:

(1)爭分秒,救生命。被擊者,身無電。

一旦發現有人被雷擊,必須爭分奪秒地搶救!

許多人以為,當人被雷擊中後,遭雷擊的人身上還有電,所以不敢搶救,以致延誤了救援時間。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為這時被擊者身上已無電。

(2)著火者,宜平躺。可潑水,可隔氧。

著火後應馬上讓傷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燒傷麵部。往傷者身上潑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傷者裹住,隔絕空氣,以撲滅火焰。

(3)就地滾,水窪地。勿奔跑,助火勢。

也可在地上翻滾以撲滅火焰,或趴在有水的窪地、池中熄滅火焰。

切勿驚慌奔跑,這樣會使火越燒越旺。

(4)6分內,心複蘇。若延誤,命渺茫。

在傷者心跳驟停的6分鍾內若能有效地進行心肺複蘇,其搶救成活率可達40%以上。

延誤搶救時間,成活率明顯下降,若心跳停止15分鍾後才進行心肺複蘇,傷者生存希望幾乎為零。

異物噎住窒息了怎麼辦?

【健康紅綠燈】

有一位老奶奶,特別喜歡鄰居家的小寶寶。有一天,老奶奶買回一些果凍準備給家裏的孫子吃。在路上,她看見了鄰居家的小寶寶,就順手給寶寶剝了一個,結果吸入口中的果凍一下子卡在了寶寶的喉嚨裏,當急救車趕到時,小寶寶已經停止了呼吸。

【健康探究竟】

人的鼻腔後部與口腔相通,統稱咽部。吸入的空氣和咽下的食物在這裏分別進入氣管和食道。氣管和食道是兩條並行的管子,它們在咽喉處各有各的入口。當人們吸氣時,聲門開放,空氣進入氣管和肺部,當進食時,食道口開放,聲門關閉,食物進入食道和胃。

當異物吸入喉部時,可立即發生咳嗽、氣急、麵色青紫、氣喘等症狀。當出現氣急、不能咳嗽、不能說話、不能呼吸,麵色青紫時,說明異物已經將呼吸道完全堵住。異物卡在氣管裏是非常危險的,隻需三四分鍾的時間,大腦細胞就可死亡,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最關鍵的措施是在現場即刻將異物排出。

異物堵喉的原因和後果

1.人進食時大笑、跑動,食物有可能被吸進氣管。

2.輕者可致嗆咳。

3.重者可發生呼吸困難。

4.若異物完全堵塞氣管,超過4分鍾就會危及生命。即使搶救成功,也會留下癱瘓、失語等嚴重後遺症。因此應分秒必爭,就地進行搶救。

特別提示:

1.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慌張,否則會加重病情。

2.首先千萬不要用手掌猛擊後背,避免異物向下位移造成氣管堵塞更緊。

3.其次千萬不要用手指摳喉嚨。

【健康DIY】

醫生提醒:現場急救最為理想的辦法是美國醫學會推薦的海氏手法。

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醫學家亨利·海默立克教授(H enry JH eim lich)發明的這種手法,簡單易行,十分有效。曾挽救了數以萬計喉、氣管異物病人的生命。

1.站位急救法:此法適用於較大的兒童和成人。

(1)搶救者站在窒息者背後,用兩手臂環繞窒息者的腰部;

(2)一隻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窒息者上腹部,相當於肚臍往上,肋骨邊緣往下的位置;

(3)用另一隻手抓住拳頭,向上、向後猛烈擠壓患者的上腹部。擠壓動作要快速,壓後隨即放鬆;

(4)重複以上手法直到異物排出。

2.臥位急救法:此法尤其適宜噎食的老人。

(1)救治者臉朝受害者,雙膝跪地;

(2)雙手重疊置於其上腹部肚臍上區域;

(3)向背部、頭部方向(即向後、向上)快速而猛烈地擠壓,壓後隨即放鬆;

(4)如此反複進行。

3.自救法:受害者身邊無人救助時,可以進行自救。

用上腹部頂住桌角、椅背等硬物,或用雙手頂住上腹部,快速而猛烈地擠壓,促使異物從氣道排出。

4.兒童急救法:

(1)讓患兒背貼於救護者的腿上;

(2)救護者用兩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後、向上擠壓患兒中上腹部,壓後即放鬆;

(3)可重複幾次;

(4)必要時急送醫院。

已經倒地的窒息兒童,可以在地麵上施救,雙手4指放在孩子的上腹部反複衝擊,注意要讓孩子的頭偏向一側,防止異物排出後再次被吸入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