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對健康越來越重視。的確,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它容不得我們絲毫的忽視,誰如果忽視了自己的健康,誰必將為此付出代價,而且這種代價誰也承受不起。

那麼,現代人如何才能長久地擁有健康呢?是靠吃所謂的靈丹妙藥嗎?是靠所謂的名醫神醫嗎?當然不是,這些隻是我們在得病之後不得不求助的人和物而已。佛學中說:“求人不如球己”,同樣,對於健康也是如此,於其得了病之後苦苦求醫求藥,不如在沒有病的時候多加預防。求醫不如求己,治病不如防病。健康是福,現代人隻有在平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擁有正確的心態,多參加運動與鍛煉,才能擁有健康,享受健康。

生活習慣是影響人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有研究報告表明,工業化國家將有75%的人死於與生活方式有關的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病、呼吸係統疾病等。在發展中國家,導致死亡的原因不僅僅是傳染病和遺傳病,而且還有與生活不良習慣有關的疾病,如吸煙,過於肥胖,缺乏鍛煉、精神緊張和吃不衛生的食品。一種寄生蟲、細菌或病毒隻能傳播一種傳染病,而不良的習慣會對健康造成多種危險。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疾病已成為影響世界人民健康的第一大問題。

科學研究發現,有十種生活習性或習慣最有害於健康。一、嗜煙如命;二、心胸極度狹窄,嫉妒成性,動不動大發脾氣,極具報複心;三、經常酗酒;四、個人生活規律無常,根本不講養生之道;五、生一點兒小毛病就吃藥,一年裏打針吃藥不計其數;六、有了毛病硬撐,不診治,聽之任之;七、性生活無節製,縱欲過度;八、整天心神憂鬱不振,悶悶不樂或悲喜過度,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九、一個朋友也沒有;十、從不參加任何體育活動。

可見,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就成為健康有前提條件之一了。這也說明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雖然人的健康是由先天遺傳因素與後天生活方式共同決定的。但某種長期的行為方式,會使遺傳因素變質。

另外,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保證。許多生理疾病由心理疾病引起的。美國生理學家卡隆曾通過實驗發現,人們的情緒正常,人體胃液的分泌活動就非常旺盛。這時,人的胃口往往也特別好;一旦人的情緒發生變動,如出現心煩、苦惱、憂鬱時,人體胃液的分泌活動就會下降。胃納功能不佳,當然茶飯不香,久而久之,消化係統就會發生病理變化。情誌失調還會對人的神經、心血管等係統發生較大影響,會引起高血壓、心肌梗塞,甚至癌症。有研究表明,心理疾病還可能引起關節炎、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等肢體病症,原因是心理失常會強烈刺激神經係統,使其信號紊亂,導致這些部位神經失調,久而久之引起這些部位發生病變。

有人說,健康是養出來的,健康是學出來的。健康是養出來的,是指我們平時多保養,一定要合理實用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學出來的,隻是我們在生活要多學習一些醫學健康常識,科學正地運用到身心保健與保養當中。的確,健康是一門學們,需要我們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為此,我們精心編寫了這本健康書籍。本書全麵分析大眾群體健康問題的成因,並提供了豐富健康常識。比如:常見疾病的自查常識、常見疾病症狀鑒別常識、常見傳染病預防常識等,這些都是每一個現代人必須要掌握的。可以這樣說,一書在手,你就像手持一張健康快車的乘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