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曾國藩定的“功課單”(1 / 1)

卷首論壇

作者:遊宇明

依我們習慣的認知,封建時代頂級高官家的女人物質生活應該極其優越,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緞皮,住的是豪宅華院,出行有人抬轎吆喝……然而,兩江總督府裏的曾家女人卻是大大的例外。

張宏傑《曾國藩的正麵與側麵》介紹:曾國藩對家中的女人要求極嚴。第一,所給零用錢很少。他每個月給自己的老婆四千銅錢,約合白銀二兩,兒媳減半。老婆偶爾將賣貨的喊進總督府做回生意,都要遭他一頓臭罵。第二,整個總督府隻有兩個仆人,一個是曾國藩的老婆歐陽夫人從雙峰(原屬湘鄉)鄉下帶來的老嫗,一個是大女兒身邊的小丫鬟。歐陽夫人在安慶買了一個仆人,曾國藩不準用,結果隻好送給親戚家。

曾國藩最喜歡幹的活,就是督促家中女人天天參加體力勞動。同治七年五月二十四日,曾國藩給她們定下了這樣的“功課單”:早飯後,做小菜點心酒醬之類,食事。巳午刻,紡花或績麻,衣事。中飯後,做針黹(音指)刺繡之類,細工。酉刻(過二更後),做男鞋女鞋或縫衣,粗工。

曾國藩知道,光是定下“功課”,沒有監督一切等於零。於是他聲明自己將進行檢查:“自後每日立定功課,吾親自驗功。食事則每日驗一次。衣事則三日驗一次,紡者驗線子,績者驗鵝蛋。細工則五日驗一次,粗工則每月驗一次。每月須做成男鞋一雙,女鞋不驗。上驗功課單諭兒婦侄婦滿女知之,甥婦到日亦照此遵行。”

兩江總督是清國最重要的兩個總督之一(另一個是直隸總督)。當時兩江地區占天下財富之半,曾國藩若想讓家人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是件很易的事。然而,曾國藩早就立誌當官“不愛錢”,做事“不惜命”。他也確實做到了不以權謀私,物質生活一直比較清貧。叫家中女人參加勞動,可以節省家庭開支,這是其一。其二,曾國藩雖然步步高升,因為早年的特殊經曆(曾得罪皇帝,差點被殺頭),內心充滿惶恐,生怕自己一著不慎,給家人帶來滅頂之災。他叫家中女人從事體力勞動,也是為了鍛煉她們的生存能力,使之不懼可能的逆境。其三,也是最根本的。曾國藩一直希望子孫後代耕讀傳家、萬世興旺。他知道一個世家無論最初的開創者多麼有本事多麼權勢顯赫,假若其後代未能吃苦耐勞,它也一定會敗落。曾國藩並不主張自己的兒孫做官,也從未希冀他們發大財,卻始終期望他們品德純正、能力超群。他要求家裏的女人用心、敬業地參加體力勞動,實際上也是要她們現在或日後為其後代做榜樣(女人都是要做母親的),以延續良好的家風。

對曾國藩政治、軍事上的事功,人們一向有讚有彈。然而,作為一個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士大夫,一個以聖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大文人(古文“湘鄉派”之首),一個下決心開創良好家風的大家長,他的許多理念非常值得今天的人們學習、借鑒。總督家的“功課單”,其實是一份形象生動的家庭品德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