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肥市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發展探析(2 / 2)

瞄準產業發展趨勢,樹立園區發展新思路。一是走差異化、特色化、專業化的電商產業集聚之路。二是樹立電子商務生態係統和生態圈意識,將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的發展看做一個整體生態係統,通過把網商、服務商聚集起來營建良性發展的電商生態圈,發揮產業園區集聚和服務功能,促進電子商務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2.五大產業聚集區協同發展與打造重點園區並重

合肥市五大產業集聚區應緊緊圍繞電子商務產業的核心、差異化的功能定位,發展各自的優勢產業,成為合肥市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的五架馬車,並駕齊驅。

合肥市的五大產業園區目前發展水平和對企業的吸引力不盡相同、各有所長,在協同發展的同時,應加大對重點園區的打造,尤其是對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蜀山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的重點扶持工作,使其成為五大產業集聚區的先頭兵,能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及“國家級”招牌對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優秀人才等的吸引力,促進合肥市電商產業集聚的整體發展。

3.培育各產業聚集區的優勢產業

合肥市的五大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在差異化定位的基礎上,應根據優勢和特點培育自己的優勢產業,如蜀山產業區應著力發展呼叫中心重點產業,推進“中國呼叫中心之都”項目的建設;濱湖產業區的金融後台基地產業、高新區的政務雲醫療雲計算產業、中國(合肥)動漫創意電子商務產業園的影視動漫產業。此外,各園區還可結合安徽農產品、家電、茶葉、山貨堅果等特色優勢產業為集聚區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形成電子商務“總部經濟”新元素。

在培育各集聚區優勢產業的過程中,各集聚區著力推進招商工作,重點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培育本地優勢產業和優秀企業,以充分發揮龍頭優企業的產業帶動作用。

4.政策支持及配套設施建設

政策支持。合肥市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各集聚區主管部門和經營主體應依據《合肥市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等指導原則製定實施細則,積極為園區電子商務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在財政支持政策上,對涉及電商產業項目給予重點扶持,籌集並加強專項扶持資金使用,搭建多元融資新平台,切實電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金融信貸政策上,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電商企業提供貸款或擔保支持,建立風險投資、責任保險等多渠道投融資機製;在土地政策上盡可能為集聚區提供足夠麵積和低價的土地,為園區靈活規劃預留空間;在人才政策上,積極實施人才引進,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培養研發和管理人才;開拓與職業院校合作模式,探索社會辦學模式,培養技術及一線人才。

配套設施建設。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的發展離不開各項基礎設施配套的支持,完善的網絡帶寬、供電、物業配套措施能為集聚區提供技術保障;全麵的餐飲、住宿、交通及生活休閑設施配套能為集聚區的員工帶來生活上的便利和保障,降低員工流失率;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及生活環境能提升了各產業集聚區的人文水平,使其對企業、員工及社會各界更有吸引力,反過來促進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曉雲,汪怡等.安徽省電子商務生態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48-60.

[2]酈瞻,杭州電子商務產業園的實地調查研究-以杭州下沙電子商務園為例[J].E-BusinessJournal:電子商務,2012,12:1-3.

[3]黃金亮.地方政府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對策及路徑研究-以“全球小商品之都”浙江義為例[J].中國商貿:CHINABUSINESS&TRADE,2011,2:107-108.

[4]蔣定福,嶽焱.上海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推進策略研究[J].商業時代:2012,16:129-130.

[5]左偉.高新區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的路徑探析-以南寧高新區為例[J].改革與戰略:2013,29(3):51-52

[6]李秉祥等.產業集群理論下產業園區內企業特點和發展策略[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1)42-44.

(作者單位: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合肥23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