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謙看著吳迪說:“豆子說你出去散心了,看來是有所恢複。”
“回了趟老家,給父母做了個交代。您和伯母也該出去走走,不能總這麼呆在家裏。”
“咳……”方伯謙歎了口氣,“我倒有這種想法,你伯母她不願去,她還在和我生氣,怨我那天沒有攔著方晶,否則也不會出這種事。”
楊伊提起女兒,眼淚立即湧出,怨恨地說:“不怨你怨誰,你一天到晚就知道擺弄那一堆破爛玩意,練什麼破字。好好一個女兒,你把她當男孩一樣對待。那麼晚,你就想不到會有危險嗎?”
“這,這能怪得著我嗎,當時你不也在家嗎……”方伯謙疲累無力地爭辯。
吳迪心裏明白,兩位老人是把對方當作發泄的渠道,以解失去女兒的憋屈,他立既打斷了倆人的爭吵,將話題引開。
“我今天來,有一件事想請伯父、伯母幫忙。”
兩人果然停止爭吵,看著吳迪,楊伊虛弱地說:“有什麼事你盡管說。吳迪,按說你已和晶兒舉行了婚禮,就是我家的女婿,應該改口叫爸、媽了,那就是一家人,不用客氣。”
吳迪聽了這話,心頭一熱,強忍住了欲出的眼淚。方晶是他的摯愛,她的離去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她不在了,他就有責任替她照顧好她的父母。
吳迪突然站起,“撲通”跪在了兩位老人麵前,“方晶雖不幸離世,可我已認定她是我的妻子,那她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父母,既然二老也有此心,我今天就正式改口,爸!媽!今後,我會替方晶盡應盡的孝道。”
方氏夫婦熱淚縱橫,扶起了吳迪,這是方晶死後,兩位老人第一次感受到的溫暖。
“孩子,我們認下你這個兒子了。你說吧,有什麼事需要我倆幫忙。”方伯謙問。
吳迪說:“是這樣的,我有個妹妹,十五歲,現在讀高中,她立誌要考上天都大學,但她過去讀的是鄉村中學,來到天都後跟不上進度。所以我就想讓她搬來陪二老一起住,請二老為她補補課。這孩子是苦出身,很懂事,一定不會惹爸、媽生氣的。”
方伯謙、楊伊對視了一眼,兩人幾乎同時都感受到了吳迪的心意,他們明白吳迪不是真的要他倆幫忙,而是為他們找了一個女兒,可以暫時替代方晶,慰藉他們孤寂的心靈。
麵對吳迪如此煞費苦心的安排,方伯謙夫婦決定接受他的這份心意。
楊伊說:“孩子,明天就讓小姑娘來吧,可以住在晶兒的房間,她的那些女兒家用的東西,我都還沒有收,小姑娘來正好可以用,她叫什麼名字。”
吳迪高興地說:“孫清,我們都叫她阿清,她從此能得到你們二老的教導,真是她的福氣。比跟著我和豆子強多了,我們畢竟是個大男人,根本不懂得怎麼教她。”
雖然還未見過阿清,方伯謙夫婦倆內心仍生出一絲企盼,已對今後的生活產生了希望,精神也不由振作了許多。
方伯謙說:“這下你伯母,不不不,應該是你媽,她有事作了,就不會再找我別扭了。以她的修養,保準到時交給你一個完美的淑女。”
楊伊嗔怪地看了丈夫一眼……
完成了這件事,吳迪覺得自己總算替方晶盡了一次孝,愧疚之心稍稍安定。
走出了方家,吳迪上了車,對豆子說:“告訴趙敏我回來了,讓她今晚準備些拿手菜,我要與小米和博文在家裏聚一聚,你通知他們倆,今晚七點我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