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靜脈注射胰島素的病人要根據血糖的測定來給予,首次劑量不要過大,滴速不宜過快,避免發生低血糖反應。如在輸液過程中發現心慌、多汗、麵色蒼白、強烈的饑餓感,要及時給予處理,可口服200ml果汁或2匙蜂蜜,或飲幾口白糖水,重者立即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ml,病情均在5~10分鍾內糾正。
⑥突然中斷胰島素可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家應用胰島素的病人,要使患者掌握胰島素的注射方法、用量,定期到醫院測血糖、尿糖及酮體的變化,了解控製飲食的重要性及調節方法,學會尿糖定性的檢查方法,建立良好的生活製度,有效地控製飲食。
糖尿病的眼部危害及防治糖尿病是以糖代謝異常為特征的一種慢性代謝失調性疾病,分為胰島素依賴型和非胰島素依賴型兩種類型,在臨床上是一種複雜的綜合征。患糖尿病時間長了不但對人的腎髒、神經係統和血管係統造成損害,而且對人的眼睛也危害極大,然而由於對糖尿病性眼病認識不足,多數糖尿病患者甚至基層衛生單位容易忽視這一嚴重並發症。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糖尿病病人因視物障礙到眼科就診,經檢查診斷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或糖尿病性白內障,如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有望恢複一定視力,而對於病變發展到晚期則複明無望。所以,糖尿病病人要重視糖尿病對眼睛的危害,醫生在診治糖尿病患者時要注意病人的眼部改變。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對人眼常見的危害也是最嚴重的疾病。在我們的眼睛中,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我們通過這種“底片”才能感受外界的刺激,產生視覺衝動並由視神經傳達到大腦視覺中樞,形成視覺。視網膜上有豐富的血管,這些血管為視網膜提供營養,由於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糖含量較高,血粘度增高,致使視網膜的血液循環受阻,視網膜缺氧,出現點狀出血或小血管瘤,並逐漸發展成為片狀、火焰狀出血,嚴重者由於產生的新生血管破裂造成玻璃體出血,視力急劇下降,如繼續發展為增殖性病變,則引起視網膜脫離而導致失明。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往往在患者本人不知不覺中逐漸加重,按血糖控製狀態不同和病情進展不同,一般有十年以上糖尿病史的患者,約50%的人合並有視網膜病變,據統計,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目前已成為成人失明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按其發展過程分為單純期、增殖前期、增殖期三個階段,在初期,多數患者並無明顯症狀,所以不到眼科就診,但是到出現視力下降等症狀時往往視網膜病變已進展到相當嚴重的程度而錯過及時治療的時機。所以一旦診斷為糖尿病,不論有無自覺症狀,都應該接受眼科檢查。
糖尿病還能引起視網膜病變末期發病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糖尿病性白內障及眼部肌麻痹等其他眼部並發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於葡萄糖大量新生血管增生,特別是虹膜根部新生血管形成,阻塞房角引起房水循環受阻,眼壓升高,患者出現眼痛、頭痛甚至惡心、嘔吐等症狀,十分痛苦。眼外肌麻痹患者可出現嚴重的複視,影響工作和生活。
糖尿病性眼病的診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激光技術在眼科的應用,使得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治療成為現實,糖尿病性白內障可通過先進的白內障摘除術予以解決,但是,對於患糖尿病時間長、眼部病變嚴重的病人,以上治療的效果很難保證,特別是對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治療目的大多為解決患眼疼痛,所以,隻有重視糖尿病的早期診斷,才能將糖尿病對人眼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日漸增高,有統計為6%,相應地,糖尿病對人眼的危害也日益明顯,致盲率逐漸增高,糖尿病患者要提高警惕,高度重視視力變化。因為眼底是全身血管惟一可見的部位,所以我們可以把眼睛比作反映糖尿病患者全身狀態的一麵鏡子,按時到眼科進行專科檢查,可及早發現糖尿病性眼部損害並得到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