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文件對社會信用體係建設的有關論述
1.《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2001年3月15日):“規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產關係、信用關係和契約關係”、“在全社會強化信用意識,整肅信用秩序,建立嚴格的信用製度。”
2.《關於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2001年4月27日):“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在全社會進行誠實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思想道德體係,使全體人民自覺遵守市場經濟秩序,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帶動和促進社會風氣的進一步好轉。”“建立健全符合市場經濟體製要求的社會信用製度。缺乏信用不僅造成經濟關係的扭曲,社會交易成本增加,而且敗壞社會風氣,已經成為當前影響我國經濟健康運行的一個突出問題。因此,要逐步建立企業經濟檔案製度和個人信用體係,防止商業欺詐、惡意拖欠及逃廢銀行債務等不法行為的發生。”
3.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報告(2002年11月8日):“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係,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市場自由流動。”
4.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2003年10月14日):“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大力推進市場對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資本和其他要素市場,促進商品和各種要素在全國範圍自由流動和充分競爭。要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製度。”
5.《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2003年10月14日):“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係。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製度,是建設現代化市場體係的必要條件,也是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都要把誠實守信作為基本行為準則。按照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的方向,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係,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製度,逐步開放信用服務市場。”
6.《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05年10月11日):“推進現代市場體係建設。進一步打破行政性壟斷和地區封鎖,健全全國統一開放市場,推行現代流通方式。繼續發展土地、技術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規範發展各類中介組織,完善商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製。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堅決打擊製假售假、商業欺詐、偷逃騙稅和侵犯知識產權行為。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係,健全失信懲戒製度。”
7.《國務院2006年工作要點》(2006年3月15日):“加快社會信用體係建設。製訂《社會信用體係建設指導意見》,明確目標、原則和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加快企業和個人征信體係建設。研究社會信用體係監督管理體製和行業自律機製,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研究社會信用體係建設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推進信用服務行業標準化建設,開展社會信用宣傳和教育活動。”
8.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構建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2006年10月11日):“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全社會誠實守信意識。”
9.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2007年10月15日):“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範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