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如此複雜的社會,無論你處於哪個年齡段,你都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
一些青少年麵對身體的各種變化,加上心理的羞澀,不願開口向父母、長輩和老師請教,往往會造成各種心理的困擾。這些心理的困擾如果不能及時地進行疏導,就會導致自卑、憂鬱、嫉妒等各種嚴重的心理疾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人到中年”是一個常被人掛在嘴邊,卻容易忽視的問題。中年人不但工作繁重,而且還有家庭重擔。事業成敗、職務升降、人事變動、家境優劣、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無不在心理上掀起波瀾,需要他們去適應,去解決。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將健康視為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但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健康呢?最初,科學界認為健康是“人體各器官係統發育良好,體格健壯,功能正常,精力充沛,並具有良好勞動效能的狀態。通常用人體測量、健康檢查和各種生理指標來衡量”。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也就是說,人的健康不僅包括生理健康,同時包括心理健康。國內外心理學家、醫學家對心理健康問題有不少精辟見解。心理學家麥靈格說:“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以及人們相互之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隻是要有效率,也不隻是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變故,而要三者都具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有敏銳的智能,適合於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氣質。”
現代醫學的發達已經使人們逐漸遠離各種各樣的生理疾病,並且生理的健康已受到日益廣泛的重視。但是,心理健康卻遠遠還未引起人們的重視。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原因是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深刻,對心理健康知識還不夠了解,以至於長期以來忽視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作為一名合格的現代人必須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達標的人。
健康的心靈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但我們的心靈,經常陷入誤區,有錢、有地位、有事業、有美滿的家庭,並不意味著完美的人生。生活中個別人,因為解不開心結,進而使自己的人生陷入一個昏暗狀態。
為了避免這些情況在生活中出現,本書在綜合許多心理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總結了青年和中年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並適當地給出了一些解決的意見。本書詳細進行了闡述。
本書為了使讀者能夠深刻的理解有關問題,配以各種事例加以詮釋,使得講解生動有趣。
有人說,一本書可以救助並成就人生。一個選擇,決定一條道路;一條道路,到達一方土地;一方土地,開始一種生活;一種生活,形成一種命運。進入經濟時代,本書作為心理健康的一個“瞭望台”,希望那些正在尋找幸福和快樂的人,能夠真正地感受和品味平凡人生的魅力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