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及感情類問題的時候,坐在對麵的她一雙大眼睛依然真誠放鬆地看著你,表情不變,聲音卻很利落:“不太想回答。”與其敷衍著說一些空話,不如直截了當說明自己的意圖,這是唐嫣喜歡的溝通方式。而對於時尚的看法,她的回答也一如既往的幹脆直接。
記者:你塑造的角色還是挺多樣化的,哪一個更貼近你自己本身的性格?
唐嫣:其實這些人物的身上都有我的影子,有文靜的一麵,也會有活潑的一麵,比較多麵性。比如鍾離的鬼馬、劉小貝的正能量、紫萱對愛的執著……我也會有這樣的瞬間。
記者:一直以來都被熱切關注,有支持也有貶低,會不會覺得壓力挺大的?
唐嫣:作為公眾人物得到了很多,相應的也肯定需要承受更多。如果說的是對的,那我會欣然去接受,但如果完全就是誤解和無中生有,我就更沒有必要放在心上,為了這個不開心或者生氣。
記者:累的時候有沒有過放棄的念頭?
唐嫣:沒有想要放棄,隻是這種辛苦有時候會讓你有一種想要“躲起來”的感覺,會希望能夠有一個假期去徹底放鬆一下。但往往當我真的有這麼一個假期,又會忍不住想念工作的日子,我想這就是表演的魅力吧。
記者:你覺得女人衣櫥裏最不可或缺的配飾是什麼?
唐嫣:項鏈?耳釘?戒指?我覺得還都蠻重要的,因為配飾物品對女生來說是永遠不會嫌多的,我自己也會根據當日的服裝用不同的配飾去搭配。
記者:你代表性的著裝風格是什麼樣的?
唐嫣:私下裏沒有工作的時候我的著裝風格還是很休閑寬鬆的,常常喜歡買oversize的衣服,因為我自己比較喜歡不受束縛限製的狀態,工作的時候穿慣了修身的漂亮衣服,我也希望回歸生活中能夠從內到外都徹底放鬆下來的狀態。
記者:天冷的時候,你最想要的單品是哪一件?
唐嫣:圍巾,因為圍巾除了可以保暖之外還是一個重要的搭配單品,不論是從顏色、材質、長短等方麵來說,圍巾都可以作為整體造型中的一抹點睛之筆。
記者:你日常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三件物品是什麼?
唐嫣:第一個肯定是手機呀!哈哈,另一個就是信用卡了,其實我覺得有這兩樣基本就夠了。如果再加上一樣的話,對我來說應該是口紅。平時生活中我比較不愛化妝,一隻貼合你膚色的口紅可以恰到好處地提升你整個氣色。
記者:請給愛美的懶女人一些著裝建議。
唐嫣:不是有句話說,世界上沒有醜女人,隻有懶女人嗎。其實我覺得著裝的話一定是要根據自己的身形來搭配,有些衣服雖然看起來好看,但不一定會適合自己,比如原本很瘦,就不要穿過於緊身的服裝,如果衣服平平沒有特色,加一根腰帶也可以穿出不一樣的氣質。
“吾上海閑話老好額呀”
1983年出生,2006年畢業於中戲,唐嫣和文章、白百何是同學。演藝圈的起點是2004年被張藝謀選中,赴雅典參與“中國8分鍾”的雅典奧運會閉幕式表演。
如果沒有成為演員的話,唐嫣現在可能是一名空姐,因為在中戲之前她念的是空乘專業。說話嗲聲嗲氣的她,正符合上海“嗲妹妹”的形象。不過,這樣的上海小姑娘大多追求安穩而富足的生活,很少會選擇去外地打拚。說起當年起意北上考中戲,她表示就是為了嚐試一下離開家獨立,“我一直都在上海生活,從小在父母身邊,沒有在其他地方學習和生活的經曆,所以報考了在北京的中戲。對於寶貝女兒去北京,父母一開始是反對的,因為我堅持,他們也就尊重了我的決定。開學報到時,爸爸親自把我送到北京,分別時爸爸說他很難過,我卻像脫籠的小鳥,哈哈。”
雖然在外打拚多年,但唐嫣的上海話一點沒變味,“吾上海閑話老好額呀。”和老友胡歌一碰頭,兩人就用上海話聊天。唐嫣自稱是個“會發嗲但不作的上海姑娘”,和很多人相比,她的“北漂”生涯算是相當順利的,一畢業就有戲約,沒幾年就當上了女一號。2012年成立唐嫣工作室後她開始單幹,慢慢把生活重心移回了上海,“現在是和爸媽一起在上海生活。不過我工作比較忙,經常在外拍戲,就算在上海也是沒多少時間陪他們,他們會在網絡上、電視上關注我的所有消息,但他們不會主動打電話詢問我,怕打擾我工作。我知道他們心疼我,但他們從不過多地去說什麼,隻是默默關心我,回家時一定會做我最喜歡吃的食物。”
說起來,不少上海籍演員如馬伊琍、孫儷、胡歌、陸毅等如今都選擇了生活在上海而非演藝圈中心北京,唐嫣也是如此。《千金女賊》就是在鬆江拍攝的,她說,拍攝期間如果收工早自己就會回家住,“想借著在上海拍戲的機會,盡可能多多陪陪爸媽。如果不拍戲、沒有其他工作,我就會待在上海。如果能有更長的假期,我會帶爸媽去旅行。生活的話,我想我會一直留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