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小寶寶測測體重正常嗎
寶寶的正常體重
一般認為超過按身長所測的標準體重的20%即稱為肥胖,若低於按身長所測的標準體重的10%以上為體重過輕。寶寶的體重應合乎正常才好,過胖或過瘦都不利於健康成長。
肥胖會給寶寶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麵帶來諸多不便。肥胖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病理性肥胖,是由中樞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等病引起的,表現是軀幹胖而四肢不胖,並伴有多毛、性征異常等症狀,這是一種疾病,必須去醫院診治。一是單純性肥胖,這種情況是由於飲食過多、活動量過少而引起的,表現為皮下脂肪豐滿,但體態較均勻,智力和性發育正常。
單純性肥胖宜采取“減肥”的方法。要給寶寶控製食量,但不能因此影響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控製是從食量過多轉變到正常。食物應多樣化,各種粗細糧都吃,多吃蔬菜水果等多纖維食物。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應少吃。除正餐外,要少吃零食,睡覺前不可吃東西,因為夜間休息,消耗能量少。應讓寶寶多活動,增加運動量,消耗掉過剩的熱能,但要注意,安排的活動項目要與寶寶的興趣結合,不可強迫,要做到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此外,運動量也不能過大,每天應有1個小時的運動。激烈的運動會使寶寶的食欲大增,反而不利。減肥是一項長期的計劃,不可操之過急,貴在堅持,每周體重的減輕不要超過0.5千克,否則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另外,體重過輕主要是因為先天不足和後天的營養不足造成的。此外,若寶寶鍛煉少,體質弱,抵抗力弱,常患病也是導致體重過輕的原因之一。
要保證寶寶擁有正常的體重,應注意平日合理喂養,保證飲食正常、營養均衡。另外,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也是重要途徑。
愛心小貼士
測量體重要在寶寶排去大小便後及空腹的情況下進行,測量後減去衣服、尿布的重量即是。1歲以內最好每月測量一次。
如何對付寶寶的“壞脾氣”
孩子“脾氣壞”、難於控製往往是家長與孩子互動不良的表現。觸摸、擺弄,甚至用嘴嚐嚐喜歡的東西,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極為自然的行為,也是他們探索外部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出於安全、衛生等多種原因,這種自然的探索行為必定要受到限製,因而引發父母和孩子控製與反控製的矛盾。解決這對矛盾,實現對孩子行為的有效控製主要依賴於家長采取恰當的策略,其關鍵在於合理、及時、果斷和一致。
這就是說,首先,不要事事處處都限製孩子的行為,適當允許孩子采用這種自然的探索方式。如果家長認為有些東西有危險,那麼應當將其放置在孩子看不見、接觸不到的地方。其次,當孩子去拿或吃危險、不衛生的東西時,家長應當立即通過嚴肅、簡短的禁止性行動中止兒童的行為,而且在任何情況下都語言保持一致。當孩子反抗時,家長不能表現出遲疑或許可,否則孩子會反抗得更激烈。在製止孩子的行為時,家長的語言、表情要肯定、嚴肅,動作要快,既不粗暴也不猶豫,更不要反複用“行嗎?”“好不好?”等請求式的語言。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情況比較緊急,孩子情緒較為激動,講道理往往不能奏效。隻有在製止孩子的危險行為而且使孩子的情緒趨於平靜後,講道理才可能逐步對孩子的行為產生約束力。如果孩子持續哭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冷處理,即把孩子帶到一個安全、安靜的地方獨處或抱在膝上,避免任何視線接觸和言語交流,讓他暫時失去所有人的注意。一旦孩子的哭鬧暫停,立即帶孩子從事新的有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