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如何用藥?
口腔潰瘍是以口腔黏膜糜爛、潰瘍為特征的常見的口腔黏膜病。中醫稱之為“口瘡”。口瘡多見於女性,年齡不限,無季節性,好發於唇內側、兩頰和舌黏膜。口瘡初起時口腔黏膜紅潤充血、灼痛,後出現圓形、橢圓形米粒或綠豆大的潰瘍,觸痛明顯,吃鹹、辣、燙的食物時疼痛加重。如口瘡常發或此起彼伏者,則稱為複發性口瘡。
保持口腔清潔衛生,避免辛辣、過鹹、過熱、過硬食物的刺激,是防治口瘡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局部處理主要是消炎、止痛,促進口瘡的愈合。
常用的含漱劑有複方硼酸液,0.02%的洗必泰液和口泰等含漱液;口瘡麵可塗含2.5%金黴素的卡因甘油,噴西瓜霜或口腔炎噴霧劑。
治口腔潰瘍的常用藥膏有:康樂寧口腔膏、素高捷療口腔膏(為生物製品)等,這類藥膏大多用維生素、抗生素、皮質激素以及表麵麻醉藥等混合配製。膜劑有:利福平膜劑、洗必泰藥膜等,貼敷潰瘍表麵。口腔含片也較多,如:溶菌酶含片、西地碘(華素片)和聚維酮碘(泰樂奇)等片劑,放於口內含化,有消炎、消腫、止痛作用。這些藥物均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
內服藥可選用有清熱、解毒、止痛作用的口炎清衝劑,1天3次;或用消炎止痛的華素片含服,每次1片,每天3~5次。
為提高免疫力,可服免疫靈口服液,或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還可用左旋咪唑、轉移因子等免疫調節劑和免疫增強劑。此外,注意勞逸結合,消除緊張因素;適當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如服用鐵製劑或鋅製劑、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等,都可促進口瘡愈合,對防治口瘡有著積極意義。
如何應用中藥防治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屬中醫“口瘡”“口糜”等證的範疇。對於那些此伏彼起、遷延難愈的複發性口腔潰瘍,中醫則稱之為“口疳”。經驗證明,應用中藥外治療效卓著。下麵介紹幾種有效的方法。
含漱療法:可用黃芩10克,竹葉10克,麥冬15克,或銀花10克,菊花10克,青果10克,泡水含漱。也可每天取細辛10克,加水100毫升,煎煮5~10分鍾,取液60毫升,分3次口含、漱口,每次含10~15分鍾後吐出(不可吞咽入胃),潰瘍麵愈合後即可停藥。此法對治療複發性口腔潰瘍有良效。
中藥散劑: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散劑較多,可供選用的有冰硼散、錫類散、牙疳散、口腔潰瘍散、桂林西瓜霜、珍珠散、雙料喉風散等。經驗方可選潰瘍散,取經霜打後的茄子(個小為佳品)切片曬幹或烘幹,研細;地龍25克,側柏葉20克焙黃研末;豬頭骨30克放爐灶內煆透;燈芯草直接用火燒成炭後研細末;再取冰片10克研細,加入諸藥混勻同研後,過篩裝瓶備用。口腔潰瘍者可直接取藥粉塗撒潰瘍麵,一般經上藥治療5~6天即可愈。
膜劑與噴霧劑:中成藥膜劑有口腔潰瘍藥膜、蜂膠口腔膜等;噴霧劑有金喉健、口腔炎噴霧劑等,可直接噴灑於潰瘍麵。還可用複方兒茶散噴粉劑治療,取兒茶60克,煆人中白45克,黃連18克,青黛18克,冰片9克,穿心蓮9克,薄荷6克,共研細末,貯於噴粉器中(放陰涼處),每日噴5~6次。據觀察,此方對複發性口瘡及急性皰疹性口炎均有良效。
敷湧泉法:①用吳茱萸粉末12克,以醋或茶或酒調成糊狀,每晚睡前分貼兩足心之湧泉穴,連用3~5天。②取吳茱萸、細辛各等份,研末,以30%二甲基亞碸調成軟膏,裝瓶備用。每晚臨睡前洗淨雙腳,擦幹,取藥膏如蠶豆大置傷濕止痛膏中心,貼於雙足湧泉穴,每天換藥1次,一般用藥4~5天有顯效。③用生硫黃、硝石各半,水、麵適量,調敷雙足心亦可。此外,還可用明礬100克,溶入熱水中泡足,每晚1次,每次20~3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