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
卷首語
當孩子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所能給予他們的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適宜的教育。
這十多年以來,由於專業和工作的原因,我有幸接觸了特殊孩子、特殊孩子家長、特教老師以及社會上關愛特殊孩子的諸多人士。第一次接觸特殊孩子的感覺,至今記憶猶新。那是讀書期間,我到培智學校做義工,負責帶一名自閉症男孩,六七歲的孩子。記得他有時喜歡抱著我,用勁兒地聞我身上的味道;有時喜歡抬頭望著天和遠處,很沉靜;有時又喜歡瘋狂地到處跑,越追跑得越快,臉上還盡是笑容。那時,我很想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呢?
如今,人們在進行特殊兒童教育中,所產生的疑惑和遇到的難題,也總是源源不斷。孩子身上呈現的海量問題,常常令孩子身邊的父母、老師心力交瘁。
我們的目光不要隻盯著“特殊”二字,理性地分析之後不難發現,特殊孩子跟普通孩子的差別可以概括為:少數人、發展遲滯、發展不出現、發展後退以及發展異常。
普通兒童的教育需要遵循生理、心理,然後實施教育的原則,特殊兒童也不例外。普通孩子的發展涵蓋體能、認知和社會性,特殊孩子也是一樣的。
所不同的是,特殊孩子學得更慢,更需要學習方法上的適宜,盡管如此,有些東西特殊孩子也是永遠無法獲得和掌握。怎麼辦?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孩子身體和學習能力有限的條件下,進行理性的篩選,找出那些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內容進行施教。特殊教育過程中有一些原則需要遵循:早期發現、公平公正、遊戲化、積極支持、安全保障、個性化支持以及及時調整。
縱觀孩子的發展,特殊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從“如何提升他生活品質”的角度來考慮他們的培養問題。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永遠是他們最為需要的。做幾道數學題、寫幾個漢字,遠不如學會吃飯、洗澡、如廁、打電話、購物、上街來得更有意義。
我們家長和教育者在實際生活中,需要做的是“挖掘優點、放大優勢”。此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真的不容易。想到、說到和最終做到,在結果上相差甚遠,世上萬事皆如此。
在此,我衷心希望,每個特殊孩子都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更多人看到他們,懂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