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烏桕姥爺的爺爺家裏是有名的的大地主之家。
說有名,是因為老祖宗雖然是有錢的地主,但卻與一般土豪不一樣。他是一個讀書人,很有智慧,很有才幹,心腸也好。老祖宗家裏有嚴厲的家訓,有方圓的規矩。待人善良淳樸,又是公認的慈善大戶,一直很受當地人的尊重。以至於有很多人都以跟老祖宗幹活有麵子。
後來,烏桕的姥爺的爺爺似乎預料到了什麼事情,在一天夜裏,很決絕的將烏桕的姥爺的父親過繼給了當地的一個貧農,並說家無此兒。
時間一晃而過。1931年春,國家總結土地革命的經驗,製定出一條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那就是: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製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製為農民的土地所有製。這條路線,調動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證了土地革命的勝利,也打到了烏桕的姥爺的爺爺的身上,老祖宗受不了這沒有人性的折磨,也為了保留自己的尊嚴,在自己還沒有完全被扣上反動派的帽子的時候攜妻子自殺了。
烏桕的姥爺出生,家道也終於徹底敗落。烏桕的姥爺家裏不似過去那般輝煌,但也因為烏桕姥爺的爺爺的先見之明,給那個貧農兩大罐子的古錢幣做撫養費,這兩大罐子古錢也使得烏桕姥爺一家寄養在的那家人的家裏過的不至於太過於貧寒。(烏桕姥爺的爺爺這樣做一是留點家裏值錢的東西給姥爺他們,萬一什麼時候支撐不過去,還可以用這些古錢幣換一些吃喝穿用的,二也是希望後人記得自己的家族曾經輝煌)。
烏桕的姥爺上麵還有一個姐姐,兩姐弟相差八歲。
在姥爺的姐姐九歲的時候,大家到處傳說日本鬼子要打到這座看似平靜的村子了,姥爺的父親想了想說,老祖宗的東西不能被小日本鬼子給搶走了,假如是那樣我寧願它永遠不出世,埋藏在地下。然後遣自己的大女兒抱著這兩罐子古錢去家裏的後山給埋了。那時的她年紀也實在是太小,埋在後山了之後,又害怕自己忘記地方,就去找了兩根小棍整整齊齊的插在那裏,這樣一來反倒是就像提醒這裏有東西一樣。再後來,過了很久,家裏人去找那兩罐古錢,就很意料中的再也沒有找到。
烏桕的姥爺,是一個少言寡語的,隻會悶悶的做自己事情的男人。在那個年代,烏桕的姥爺他當過兵,騎過馬,打過鬼子;在那個年代,他也做過苦力,一個人掙全家人的工分;在那個年代,他也早出晚歸的種田,賣菜。烏桕的姥爺在小的時候也上過私塾,算是一個文化人。雖然他能寫得一手好字,卻從來不向人顯擺,直到離開這個世界後,他的子孫才紛紛的尋找起他的字跡,關心起平常都近乎忘記的姥爺,平常幾乎都快要忘記的姥爺。
烏桕也是。隻不過,烏桕與她的四個表姐妹略有不同的是,她一直都記得自己的這麼個姥爺,隻是,她不願意去關心他,畢竟她曾經是那樣的討厭他。
烏桕的姥姥和姥爺是完全不同的性格。
烏桕的姥爺沉穩,冷靜,遇事情淡定,有想法,做事執著,是一個有智慧的文化人;而烏桕的姥姥愛熱鬧,咋呼,風風火火卻其實目不識丁的農民,但是她心地善良,做事認真,手腳也勤快麻利。
烏桕的姥爺在過去,是屬於長得比較帥氣的,又是一個肯吃苦,有上進心,少言寡語的男孩子,即使是家裏的成分不太好,但是也吸引了不少的女孩投懷送抱;烏桕的奶奶在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大美人,同樣也是一個肯吃苦,有上進心的女孩子,不過與烏桕的姥爺不同的是,烏桕的姥姥就像是一個未經世事的小孩子,整天嘰嘰喳喳的,話題不斷。
也許是因為家裏都不算富有,家裏的境況也都不太好,兩個年輕人就慢慢的對對方存有了感情,直到戀愛,結婚。從最初結婚時的你進我退的相處方式,到後來隨著兩人年紀慢慢大了,卻變得好似更針鋒相對一樣,生活的好像還沒有以前那麼和諧。幾十年的奮鬥,家境比以前好了一點,但是兩個老人卻一直吵吵鬧鬧的,爭執不斷。但是就算是兩人吵吵鬧鬧,爭執不斷,他們兩個也在這個世界在一起生活了一輩子。
烏桕的姥姥給家裏的小孩的印象大多是溫和的,是慈祥的,因為烏桕的姥姥,很少對小孩子發脾氣,隻是在跟烏桕的姥爺吵鬧。而烏桕的爺爺本來就是一個沉默嚴肅地人,經常在沒事的時候,拿起他的煙鬥敲兩下,再深深地吸上一口。大家都很少見到他露出笑顏,也是被他嚴肅地樣子給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