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時候會和疾病對話:“嗨,你饒了我吧,你已經教訓我了,我知道了,我肯定洗心革麵、改邪歸正,饒了我吧。” 用這樣的心情對待疾病,也是讓自己細胞恩寵的一種方法。所以,我喜歡采用“戰勝疾病”,而不用“戰勝病魔”的說法,其理由就在於此。
我認為,你真的想把自己整個行為改過來,就是這麼點點滴滴的,所有的東西都要梳理一遍。
6.恩寵細胞的第六條是“幹自己喜歡的事”
第六條是“幹自己喜歡的事”。喜歡的事就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幹自己有興趣的事,心情肯定是非常愉悅的,這當然對身體很有利。
我想講一個案例,這個案例就是我今天演講開始時說的,我在情緒最低穀的時候看到的這個案例:一個法國女孩得了宮頸癌,動了8次手術、7次化療,人都快撐不住了,她想自殺。有一個朋友問她,你最喜歡幹什麼?她說,我最喜歡在自己家鄉的湖麵上劃船。那個朋友說,“好, 咱們出院吧 !”她出院以後,那個朋友就陪她劃船。剛開始,她隻能由人扶著坐在船上,慢慢慢慢地她能自己坐了,然後,她試著自己劃。每天都堅持劃,從半小時到1小時,到幾小時,後來,她劃得越來越好。兩年以後,經檢查,身體的所有指標全部正常。她終於康複了。最後她得了1996年世界女子劃水冠軍。這是洪昭光到處講的一個經典案例。
我在最苦悶的時候,看到報紙上的這個案例,我突然覺得,我還沒有到那個法國女孩的地步,我為什麼要趴下?或許,我也可以去幹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也能康複起來。於是,我調整好了心態,我很從容地接受了第三次手術。
7.恩寵細胞的第七條是“要堅定一種信念”
第七條是“要堅定一種信念”。心理學家說,信念是人類文明中被疏忽的最強大的部分。我認為,要讓自己的細胞恩寵,就要樹立一種堅定的信念。
“信念”運用在政治上,就會出現江姐,也會出現甫誌高。江姐是因為她堅定一種信念,支持了她不怕死;甫誌高是他動搖了曾堅定的信念,而不是因為他相信國民黨,他動搖了信念,所以他就怕死,那就隻能成為叛徒了。“信念”在宗教上也是這樣。“9·11”事件中那個劫機者,難道他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嗎?但一種宗教的信念指使他必須這麼做。醫學上也是這樣,信念會調動自身的免疫細胞,增強自愈力。這種病例太多了。
請大家看這個日期:2007年9月12日,美國《環球時報》有這麼一個例子我想拿出來和大家分享:舊金山有個11歲的女孩叫安琪,得了一種怪病,是神經係統方麵的問題,情況是越來越不好了,醫學上判定是終身癱瘓。於是她進了一個康複醫院,那個康複師非常好,每天早上給她做2個小時的理療,而且幫她做理療的時候就對她說:“安琪,醫生給你做完理療,你回到床上就想:‘我就馬上會動了,我會站起來了,我會出去跳舞了。’” 11歲的安琪蠻聽話的,她躺在床上想,天天如此。
有一天,安琪突然感覺床動了,一會發現房子也動了,還發現走廊裏麵一片嘈雜聲,半小時以後,醫生進來了,小女孩說:“醫生,我會動了,我會動了,真的,床也動了,房子也動了。”醫生非常愛護她的說法,說:“是,你再堅持想下去,你就真的馬上會好起來的。”其實剛才是舊金山發生地震,但是醫生不想告訴她,這是地震,而是告訴她就是你想了之後,你才動起來的。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沒過幾年,這小孩就真的能坐起來,能走、能跳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文醫學的案例。
“大腦決定健康”,這種說法,一般是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起效果的。如果是短時間,有沒有這麼好的效果呢?
我們再看一個案例:一個旅館裏麵,住著兩個人,其中一個人有哮喘的病史。一天晚上,那個有病的人突然感到胸悶。他對另一個人說,“老兄啊,你趕快去開窗,我悶死了!”那老兄摸黑爬起來,就去開窗,不知道窗子的插銷在哪裏,怎麼也打不開。床上那個人說,“你快一點快一點,我憋死了!”那人想救命要緊,拿起旁邊一把椅子,先把窗戶敲碎了,空氣進來再說。“哐!”玻璃被砸碎了。床上睡的那個人說:“好舒服,好舒服啊。”慢慢的兩個人就睡著了。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那窗戶好好的,沒砸碎啊。原來昨天敲碎的不是窗子而是穿衣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