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惡搞正在起變化(1 / 1)

惡搞正在起變化

隨筆

作者:韓浩月

具有龐大消融能力的主流文化,正在接納惡搞文化,這種接納本身也驗證了惡搞文化並非一無是處,在去掉其狂熱、邪性、盲從等不良元素後,惡搞文化現出它真實的麵孔,即批判。

有人認為《江南Style》帶有明顯惡搞文化的特征,套用中國網絡文化的特征去分析的確如此,比如《江南Style》所傳遞出的草根精神、平民娛樂、個性張揚等,這也正是無數中國網民追求的自我價值體現。

《江南Style》在中國網絡上的傳播,是全球流行文化趨同化的一種表現,它具有網絡惡搞文化的特征,但卻無法精準地描述網絡惡搞文化的內核。事實上,中國的網絡惡搞文化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比如,曾經以S型走紅網絡的芙蓉姐姐,現在開始走勵誌路線了;鳳姐在“語不驚人死不休”之餘,也有了一些批判社會醜惡現象的言論了;“李白很忙”背後所隱含的民生願望也超過了它的惡搞元素;《江南Style》雖然很火,中國網民也很快對它產生了厭倦……

這些跡象在表明,網絡惡搞文化正在脫離低智商、惡趣味和無聊特征,朝著更接近主流價值觀的陽光大道直奔而來。一向被網絡惡搞文化視為敵人的精英思維,在悄無聲息地改變網絡惡搞文化的內部結構——畢竟,在網絡上有發言權、能引導流行文化走向的網民中有相當多一部分是社會精英分子,他們把自己打扮成草根,為的是拓寬言論空間。當惡搞文化失去其原生的野蠻力量時,惡搞文化的始作俑者們開始轉向,試圖為惡搞文化融入繼續存活下去的生命力。

惡搞還在繼續,但惡搞對象已經轉移到了貪官、社會醜惡現象那裏,針對某種生活方式、生存狀態的惡搞,傷害性在大大降低,自嘲的表麵下隱藏著表達的智慧。惡搞文化的價值取向走向正常化,而惡搞文化的工具化應用也應了早期有人對惡搞文化的判斷:惡搞文化的狂歡氛圍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它早晚會被主流文化同化。現在看來,具有龐大消融能力的主流文化,正在接納惡搞文化,這種接納本身也驗證了惡搞文化並非一無是處,在去掉其狂熱、邪性、盲從等不良元素後,惡搞文化現出它真實的麵孔,即批判。

微博時代,新聞隻有一天的生命周期,而惡搞文化的生命周期會持續一周、半月左右,作為新聞事件、文化現象的側麵延伸,惡搞文化會補充一些與事件、現象有關但卻被遮蔽的信息,當它的補充功能完成後,自然會進入消褪期,隨後又會有新的惡搞行為製造又一輪的熱點。在網民和媒體的推動下,惡搞文化正在滋養一種“依賴症”,人們依賴惡搞所帶來的快感,但又反感惡搞的速朽與重複。惡搞是一個貌似輕鬆但很沉重的外殼,人們正在試圖拋棄它,但拋棄的過程會有些漫長。

惡搞文化無非是流行文化的一種,對它不必有過多擔憂,惡搞文化最激烈的時期已過去,它早晚也會消失於浩渺的互聯網,但不會消失的是惡搞文化留下的勝利果實——它在消解權威、促進人與人平等對話等方麵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