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讀者來信
淨化網絡汙染刻不容緩
網絡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瑰寶和加速器,網絡文化的傳播更是國家軟實力的彰顯。淨化網絡文化,傳承文明向上的網絡文化,杜絕文化汙染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催生了新的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形成特色鮮明的網絡文化,這種新穎、個性的網絡文化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思想在這裏交彙,不同的意識形態在這裏較量,然而網絡文化和網絡汙染如影隨形,它對缺乏鑒別力的網民的腐蝕和傷害絕不可低估。
打開瀏覽器,一些良莠不分、低俗淫穢的信息直入人眼球,有的為獲取高的點擊率,故用露骨的字眼和不堪入目的畫麵吸引眼球,而今備受青少年追捧的網絡遊戲也過於“早熟”,內容充斥著黃色與暴力;原本掌握公眾信息的國家機關、金融、通信部門,也通過網絡成為泄漏公民個人信息的源頭;“搶鹽風波”、“羊肉串傳播艾滋病”等使一種不安的因素深入人心。這種文化“汙染”,不僅使青少年誤入歧途,更直接影響新一代的創造力,更有甚者直接導致影響社會穩定的事件發生。
淨化網絡汙染刻不容緩。對於這個新生體,我們首先要從法律和製度上嚴於規範管理。要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強化網絡輿論引導,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加強網絡法製建設,加強對社交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的引導和管理,規範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網絡環境,深入推進整治網絡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專項行動,建立保護國家和個人信息安全的法律文件。規範網絡運營細則,通過法律層麵“隔離”網絡毒素的入侵。
加大監督監管力度。清理網絡毒瘤,需要從源頭杜絕不良文化,廣泛開展文明網站創建,督促網絡運營服務企業履行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支持重點新聞網站加快發展,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強影響力的綜合性網站和特色網站。政府各部門要加強聯動協作,加大違約成本處罰力度,嚴懲蠱惑民眾、惡意散發謠言破壞社會安定與和諧的暴徒,肅清倒賣公眾信息的源頭,加大對隱形犯罪的布防與設防。
強化宣傳教育,樹立健康文明的網絡文化意識。隻有終端的網民自覺樹立健康用網的意識,文明上網,網絡毒瘤也就失去了宿主,才可能徹底萎縮。我們應該加強文明與理性上網的宣傳與教育,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增強對網絡詐騙、網絡謠言的辨別力度,抵製低俗、惡俗網絡信息,不斷創新網絡文化內容;增強文化自覺和自信,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讓社會主流價值觀融入觀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網絡媒體也應肩負起傳承文明的重任,不斷引導網絡文化向善、向真、向實,提高輿論引導的及時性、權威性和公信力、影響力,積極創新實施精品戰略,鼓勵原創和現實題材創作。
網絡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瑰寶和加速器,網絡文化的傳播更是國家軟實力的彰顯。淨化網絡文化,傳承文明向上的網絡文化,杜絕文化汙染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楚奇 湖北)
元芳——最近耳朵很忙
打開微博,總是看到博友在問“元芳”這樣那樣的問題,出於好奇,把“元芳”百度了一下,才發現自己“OUT”了,原來最近以來,元芳異常走紅網絡,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元芳因電視劇《神探狄仁傑》而在網友中走紅。劇中的狄仁傑經常問:“元芳,此事你怎麼看?”此劇常借兩人的對話推動劇情,引出狄公對案情的分析。這一口頭禪如今成了網友發表意見、討論問題的萬能句式。
說來好笑,現在人們在網絡和現實的對話與詢問中常常把“元芳”當作發問對象,由此想到,當我們快意娛樂的時候,那個叫“元芳”的不知道會不會累?會不會在提問他是否幸福的時候心不在焉的回答“我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