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菜養心”預防百病
生活谘詢
找到老年慢性病根源
天氣漸冷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病人怕意外,而哮喘、慢性胃炎患者又怕天天吃藥。本書則提議少吃藥,認為不吃藥一樣可以養好慢性病。“是藥三分毒。藥物是用來治病的,短期治療效果會明顯。但對慢性病患者來說,需要長期合理控製病情,若用吃藥來控製病情,巨大的藥物副作用就會產生‘蓄積效應’。這種日複一日積蓄起來的藥毒危害比疾病本身更可怕!隻有強化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才能保證身體健康少得病!”
研究中發現:人體細胞具有抗病功能,其活躍度完全取決於細胞中能量轉化和代謝物排出的重要環節,對保持細胞各方麵的正常功能具有特殊的作用,但線粒體需要心肌細胞分泌的“酮聚酶”來滋養和保護。
人近中年,心肌分泌“酮聚酶”的功能會自然衰減,線粒體得不到保護,活躍程度下降,細胞功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就會出現疲乏無力等現象,說明器官細胞開始衰老,抗病能力越來越弱。
如果再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巨大的精神壓力,尤其是藥物刺激和疾病傷害,就會使人體內的血液循環係統、免疫係統、代謝係統、消化係統等各方麵出現障礙,最終導致出現多種慢性疾病。
巧吃菜也會有功效
如何才能從根本上治療中老年慢性疾病?“人體之所以得病,是因為全身細胞衰老。如:血管細胞衰老就會出現高血壓、動脈硬化;心髒細胞衰老就會出現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胰腺細胞衰老就會出現糖尿病,肺細胞衰老就會出現哮喘等等。用常規藥物治療慢性病能改善症狀,卻往往忽略了疾病的根本,也就是器官細胞衰老,這就像割草不除根一樣。”
人體細胞之所以衰老,是因為細胞中的線粒體缺乏酮聚酶的保護。而有的蔬菜中,恰恰含有這種天然的植物酮聚酶。比如:費菜、牛蒡、紫花苦菜、葛根菜等。這些蔬菜,因為產量少,以前隻供特權階級使用,但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如今這些蔬菜在國內很多城市的菜市場上都可以買到。
據分析後發現:新西蘭費菜、日本牛蒡、泰國葛根,以及中國的紫花苦菜效果最好。同時,各種分析數據也證明,不同產地的蔬菜醫用價值也不同。所以有條件的中老年朋友,可以日常食用這些蔬菜,堅持幾年,各種慢性疾病基本上都能有明顯好轉。
吃菜養心防百病
科學吃菜,沒有藥物副作用的危害,還能強健身體,延長壽命。最近,由心腦血管病康複研究專家、老年病保健專家,聯合組建的“吃菜養心,長壽秘訣”愛心康複工程在全國正式啟動。
此次活動包括以下內容:
一、向全國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贈送公益科普讀物《吃菜養心,長壽秘訣》食療方法。
二、介紹目前國際上最新的心腦血管病綠色治療方法和各種慢性疾病患者的日常飲食、運動及保健技巧。
三、集合全國中老年慢性病診療團隊,為廣大患者提供食療指導。
科技發展結新果
本次愛心活動一經推出,就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因為當地隻有一兩種含有“酮聚酶”的蔬菜,為了科學搭配,他們紛紛詢問哪裏還能買到別的蔬菜?
蔬菜存在著運輸、倉儲而帶來的保鮮困難,當蔬菜超過新鮮期時,核心成分“酮聚酶”就要麼分解要麼消失殆盡,吃菜已經達不到養心的目的。那麼,有什麼兩全其美的辦法呢?答案是肯定的。現在高科技這麼發達,從蔬菜裏提取一種成分並加以製作並非困難的事情。並且還可將“酮聚酶”這種成分與枸杞等藥食同源的名貴植物相結合,讓“吃菜養心”更上升一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