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博客和微博整合平台為路徑的教育敘事研究
學術研究
作者:李雪 張錦茹
摘 要 教育敘事研究作為一種重要的質的研究方法,敘事的路徑和有效性是研究的關鍵。博客和微博作為信息時代新型的溝通方式,具有較強的敘事功能。教育敘事研究、博客和微博具有各自的特征,以博客和微博整合平台為路徑的教育敘事研究具有高效性、個體性、開放性、交互性的特征,這些特征對教育敘事研究具有促進作用,圍繞敘事的博客與微博整合策略主要是以校園網為依托,建立跨區域的學習共同體,加強教師間的交流,促進教師與專家的交流,建立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製。
關鍵詞 教育敘事;博客;微博;整合平台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6-0009-03
隨著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及其研究形式也在發生變化。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我國對西方敘事學的引入,開拓了學科視野和研究方法,對教育教學產生很大影響。教育敘事研究通過對教育敘事經驗的敘述和分析,促進人們對教育意義的理解。它作為一種質的研究方法進入教育研究領域,引起教育學者的廣泛關注,並受到廣大不具備豐厚科學研究方法理論的一線教師的喜愛,使得中小學教師成為教育研究者。博客作為一種新的網絡形式,憑借其易用性、開放性、交互性的特點,成為許多教師開展教育敘事研究的平台。而短小精悍,集音頻、視頻表現為一體的微博的出現,更為這個研究平台注入新的活力,使教育敘事研究向簡潔、立體化方向發展。
1 教育敘事研究
1.1 教育敘事研究的含義
教育敘事研究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麼,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怎麼做,它隻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麼或應該怎麼做[1]。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教師敘述教育經曆,反思教育體驗,提煉教育事件中所蘊含的教育意義和價值,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1.2 教育敘事研究的方式
教育敘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教師既充當敘事者又充當記述者,所有的活動主要由教師自己實施,通過自我陳述、自我記錄來反思教育事件,構建有價值的教育理念;另一種是教師隻充當敘事者,而記述者由研究者來充當。在這種方式的教育敘事研究中,教師是被觀察者、被訪談者,而研究者通過對教師的觀察和訪談,揭示或者解釋教育事件中所蘊含的教育理論。教育敘事的運用有利於教師的不斷反思,促使教師在原有教學理論及技能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不斷創新,促進教師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1.3 教育敘事研究的特點
教育敘事具有真實性、故事性、情感性、教育性、反思性的特點。真實性指所記敘的故事都是教師的真實經曆,是可信可靠的;故事性指敘述具有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等完整性結構的故事;情感性指故事包含真實的情感,能打動讀者引起共鳴;教育性是指故事中蘊涵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寓教育理論於教育故事中,是教師通過理性思考後闡述的有意義的教育事件;反思性是指教師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本身作為研究對象,多角度進行審視、探究與評價,對教學教育行為的成功與失敗上升到理論層麵進行分析[2],這也是敘事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 博客與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