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公交移動電視節目製作方法(1 / 2)

科技傳播

作者:徐銘鴻

摘要 公交移動電視是新型的傳播媒介之一,在我國的大中城市已經較為普及。通過實地考察,了解公共汽車本身運行特點、車廂內各種環境和公交移動電視受眾的特殊心理,從而針對特定乘客而製作適合在公交移動電視上播放的電視節目。

關鍵詞 公交移動電視;受眾心理;節目製作;傳播;環境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38-0001-02

2001年,新加坡最先安裝使用了公交移動電視,隨後,公交移動電視作為一種新媒體逐漸普及開來。自2007年至今,已有800輛公共汽車上安裝了移動電視,形成了一個新的媒介形態。據統計,南寧市每天乘坐公共汽車出行的人員有幾十萬人,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龐大而又有潛力的收視群體。

1 公交移動電視的受眾心理

乘坐安裝有移動電視公交車的乘客,就是公交移動電視的受眾。他們構成複雜——各種年齡層次、性別比例、工作方向、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都不相同。在公交車相對密閉的環境中,乘客對公交移動電視播放的內容沒有選擇權,是被動的收視連續播放的節目。同時,並非所有的乘客都會選擇去觀看公交移動電視的節目,具體反映在各類節目的收視率上。

在公交車上,影響受眾心理主要有主客觀兩方麵的因素。

主觀方麵,絕大多數乘客們乘坐公交車是有目的性的,乘坐公交車是到達目的地的一種交通手段,目的性對乘客產生緊迫感和緊張感,對注意力是一種持續性的幹擾,這種強幹擾主要在人們出行裏“去”的過程中。而在“回”的過程中,人們的心態則是比較放鬆和隨意的,據觀察,乘客們的娛樂方式,有手機短信或上網、MP3、MP4、PSP等。

客觀方麵,公交車是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每隔一定的距離停靠站點,上下乘客,乘客們的出行狀態是交錯的。車廂內是相對密閉的環境,相對於家庭或者辦公室的環境要複雜很多。乘客的構成成分複雜、人員流動性較強,使乘客之間產生彼此提防的情緒、警惕性高、對於環境的變動敏感。變動而複雜的客觀環境在較大程度上分散了乘客的注意力。

據不完全統計,一輛安裝了公交移動電視的普通南寧公交車共有35個固定座位,車廂內電視節目可收視範圍隨著車廂人數的增多而縮小,最後集中在公交車左側座位及座位旁最近站位區域和後半車廂的左側座位區及其最近站位區域;總體節目可收視人數則無太大變化;車廂內擁擠度、車廂環境複雜程度都影響了公交移動電視的收視率,車廂內的空曠程度與收視率成正比,車廂環境的複雜程度與收視率成反比。

綜上所述,公交移動電視受眾的心理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易受幹擾、不穩定。公交移動電視受眾的注意力持續性較差,乘客往往要“一心多用”。

2 公交移動電視的節目製作

根據對於公車環境和乘客心理的簡要分析,公交移動電視受眾的注意力持續性不長。這要求節目的製作要根據乘客和公車環境的特點來製作與之適應的節目。

2.1 要弱化節目的思考性

要讓受眾根據信息產生一定深度的思考,信息基於真實的基礎上要具有以下兩個要素:節目對受眾傳播的時間要有一定的長度、受眾接收到的信息要完整。電視節目的深度節目主要是訪談類節目和通訊類節目,如《新聞調查》。報道越詳實,提供的信息越豐富,需要越長的時間。這顯然不適用於公交移動電視乘客乘車的短途性和斷續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