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劉二哥回村(1 / 2)

秋末冬初的時節,天氣轉冷。

地處海陸交接處的有餘村,村民們都在忙活著過冬的準備。

村裏的小後生楊起天天起早貪黑的往山上跑,尤其是這兩天去的更是勤快,每次都帶回來滿滿一筐藥材。

他家的田少,采藥補貼些家用大家也不覺得奇怪。

楊起樂得大家不去多想,因為他家藏了一個身穿鎧甲,受了重傷的倭國女子。

那是他前天上山砍柴時遇到的。

她抓住了他,雙手比劃著向他問路,在他給出了答案後,她警告他不許將此事告訴別人後便離開了。

兩人本不會再有交集,但半盞茶的功夫不到,她渾身是傷的回來了,對著他憤怒的喊了句“大匹眼子”後便暈倒在他麵前了。

楊起本是不想管那麼許多跟自己無關的事情的,而且她是倭國人,會給他帶來麻煩。

但人命關天,倭國女孩昏迷後還死拽著他,他沒過去良心那關,便將她背了回家,找來大夫給她治療。

因為沒有買藥材的錢,從那天開始楊起便天天上山采藥好熬藥給她喝,比如今天一大早他便上山了,直忙到天擦黑才下山回村。

回村路上路過張婆婆家,麵容和藹的張婆婆見到他後急忙出來把他叫住。

“跑船的劉二哥回來了,你去看看他。”張婆婆囑咐道。

大明自洪武到現在的嘉靖都在實施海禁,但利之所在,民不畏死,劉二哥便是冒險求利的人中的一員。

“他出事了?”楊起問道。

海上天災人禍那是常有的事,若說劉二哥這次回來受了重傷,他也不會驚訝。

“我是讓你去跟他聊聊,他這些年下海賺的錢不少,要是能帶上你,你的日子也就能好過些。”張婆婆解釋道。

她沒多少見識,不知海上凶險,隻知能發財,也是真心為他著想,比較他很喜歡這行事穩重平和的孩子,而且她孫女對他的觀感也不錯。

而劉二哥為人仗義大方,又都是村裏人,楊起要跟著他幹,他肯定能多加照顧,賺的錢不會少。

“我看還是算了。”楊起輕搖頭,下了海那就是命不由己了。

這不是他處事的態度,他喜歡安穩,況且他並不是孤身一人,還有個妹妹楊婉婉。

“你是讀書人,不願幹商人這低賤的勾當,想你若想要榮華富貴,也難。”張婆婆勸說道。

楊起是耕讀人士,讀書是為了做官,做官是為了財,眼前有個自己賺錢的機會,何苦去博那基本搶不到的功名呢。

“不了。”楊起依然搖頭,他對下海這事並沒有偏見,但他的目標是進入仕途,那樣才能一展他的抱負。

“你這孩子……”張婆婆還想再說,老張頭手拎著一筐雞蛋從屋裏走了出來。

他聽張婆婆這麼說,心中甚是不屑,道:“他這孩子怎麼了?我看就挺好,知道做人要腳踏實地的道理。”

“我們說的好好的,又關你什麼事了。”張婆婆嘟囔道。

老張頭沒有理會張婆婆,徑直走到楊起麵前,將那筐雞蛋塞進楊起手裏。

“這段時間我家母雞下蛋下的勤,我們也吃不過來,這些雞蛋你就拿去吧。”老張頭下命令似的說道。

楊起平日裏沒少幫他們家幹活,前些日子還幫他搶收了兩畝的穀子,聽說他也就好點吃的,就給他留了雞蛋。

張婆婆怕他不要,又連忙說了幾句。

“你老實收下,不然村裏人還不知道要怎麼說我們呢,好了,天都黑了,你快回去吧。”張婆婆推著楊起讓他走。

多謝了。”楊起家沒養雞,這雞蛋正好能給楊婉婉吃,也就收下了,然後往家走去。

他剛在兩步,身後的老張頭和張婆婆便爭吵起來:

“人好好一個孩子,你這老婆子讓他跟那劉二小子接觸什麼?”

“你什麼意思?看不起他劉二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