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教師職業自我保健小動作總彙(1 / 3)

1.小動作緩解頸椎病

(1)雙手摩擦:兩腳分開站立,距離與肩同寬。身體力求放鬆,雙手掌心放置於頭頸後,手掌用力摩擦頸部以使有溫熱、舒適感。

(2)瞻前顧後:站立位。頭頸向右後轉,眼看右後方,然後還原;頭頸向左後轉,眼看左後方,還原。

(3)前伸探海:站立位。頭頸前伸並側轉向右前下方,眼看前下方似向海底窺探一樣;回複原位,頭頸前伸並前側轉向左前下方麵,眼看前下方。

(4)頸項側彎:站立位。頭頸向左側彎,還原;頭頸向右側彎,還原。

(5)回頭望月:站立位。頭頸向右後上方盡力轉,眼看右後上方,似向天空望月亮一樣;然後頭頸轉向左後上方做同樣的動作。

(6)縮頸聳肩:站立位。雙手叉腰,下頜後收下沉,雙肩逐漸向前上收攏,上提聳肩,此時雙肩及肩胛部有明顯酸脹感。肩上聳到最高點時,吸氣到最大程度,然後用口緩緩吐氣。同時,頭逐漸後仰,下頜上升,雙肩由上向後下擴展並使肩盡力下沉,此時胸部及肩部有牽緊及酸脹感。

2.小動作擺脫肩周炎

(1)對牆畫圈:麵向牆壁,伸直手臂,對牆象征性地做畫圓圈的動作。經常重複這個動作,對肩周炎的恢複將會有很大幫助。

(2)手爬牆:用患側的手摸住前麵的牆,從低到高,用食指和中指交替慢慢向上爬,爬到自己能夠耐受的高度,每天這樣訓練若幹次,就會天天有進步,越爬越高,對肩周炎的恢複會有很大的幫助。

(3)鍾擺運動:即為肩關節內外旋轉運動。身體半蹲,患手垂直往前甩2次後,做一次外旋轉,往後甩2次後,做一次內旋轉。剛開始畫的圈子較小,要慢慢地增大。持之以恒,對肩周炎的恢複非常有益。

(4)拉毛巾:工作之餘拿個長毛巾,兩隻手各拽一頭,分別放在身後,一手在上,一手在下,跟搓澡似地拽它,剛開始可能活動受到一些限製,不要緊,慢慢來,動作可由小到大,每天堅持做幾次,肩周炎的狀況就會逐漸改善。

(5)上肢繞脖子:將兩隻胳膊分別從前向後,或從後往前用力做繞脖子的動作。

(6)屈曲雙肘:背靠牆壁,雙肘屈曲90度,上臂緊貼軀幹和牆壁,手心朝上,向外向後,用拇指尖盡量觸及牆壁,然後手心朝下使拇指觸及上腹部。

(7)背後拉伸:雙手指交叉互握在背部,肘伸直,用健肢將患肢拉向健側,還原。接著雙指指觸後腰部,屈肘,雙拇指向背上方運動,盡量到高處,還原。

(8)輕重拍打:用右手掌拍打左手,從小手臂一直拍打到肩部,由輕轉重,反複10次。然後,右手握空拳,敲打肩上部的筋,也先輕後重,敲打30次。

(9)轉手臂:右手掌握住左肩,左手肩按順時針方向慢慢轉動30次,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動30次,在轉動時,盡可能地不斷提高左手肩的高度,使手臂轉動的幅度加大。

(10)勾手運動:右手的小手臂從正麵向後彎曲,左手的小手臂從後麵向上彎曲,然後在脊椎骨處使雙手的手指相觸,直至相勾。這個動作,左右手反複轉換方向各做10次。初做時,手肩肘處關節有疼痛的感覺,時間長了就會消失。

3.簡單動作防痔瘡

(1)提肛:全身放鬆,將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配合吸氣,舌舐上齶,同時肛門向上提收。提肛後稍閉一下氣不呼,然後配合呼氣,全身放鬆。每日早晚2次,每次做10次。

(2)舉骨盆:仰臥屈膝,使腳跟靠近臀部,兩手放在頭下,以腳掌和肩部作支點,使骨盆舉起,同時提收肛門,放鬆時骨盆下放。熟練後,也可配合呼吸,提肛時吸氣,放鬆時呼氣。此法每日可堅持做1~3次,每次20下。

(3)旋腹:仰臥,兩腿自然伸展,以氣海穴(臍下一寸處)為中心,用手掌作旋轉運動。逆時鍾旋轉20~30次,順時針旋轉20~30次,先逆後順。

(4)交叉起坐:兩腿交叉,坐在椅子上,全身放鬆。兩腿保持交叉站立,同時收臀夾腿,提肛。坐下還原時全身放鬆,這樣連續做20~30次。

(5)體前屈:兩腿開立,兩掌鬆握,自胸前兩側上提至乳處,同時挺胸吸氣。氣吸滿後,上體成鞠躬樣前屈,同時兩拳變掌沿兩腋向身體後下方插出,並隨勢作深吸氣。如此連續操做5~6次。

(6)提重心:兩腿並攏,兩臂側上舉至頭上方,腳跟同時提起,作深長吸氣。兩臂在體前自然落下,腳跟同時亦隨之下落踏實,並作深長呼氣,可連續做5~6次。

4.輕鬆告別便秘

(1)站位,可做原地高抬腿步行、深蹲起立、腹背運動、踢腿運動和轉體運動,每節做2個8拍,逐漸增至4個8拍。

(2)仰臥位,可輪流抬起一條腿或同時抬起兩腿,抬到40度,稍停後再放下。兩腿輪流屈伸,模仿踏自行車動作。舉兩腿由內向外劃圓圈等。

(3)仰臥位,練內養功,腹式呼吸。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深長的腹式呼吸,使橫膈上下活動的幅度較平時增加了3~4倍,這種有節奏地對胃、腸進行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

(4)仰臥,腰帶鬆一點,屈曲兩膝,兩手搓熱後,左手平放在肚臍上,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按揉,開始輕一些,以後逐漸加重。每日2~3次,每次5~6分鍾。

5.6招擊退腰椎肩盤突出

(1)體前屈練習:身體直立雙腿分開,兩足同肩寬,以髖關節為軸,上體盡量前傾,雙手可扶於腰兩側,也可自然下垂,使手向地麵接近。做1~2分鍾,還原。重複3~5次。

(2)體後伸練習:身體直立雙腿分開,兩足同肩寬。雙手托扶於臀部或腰間。上體盡量伸展後傾,並可輕輕震顫,以加大伸展程度。維持1~2分鍾,3~5次。

(3)體側彎練習:身體開立,兩足同肩寬,兩手叉腰。上體直立以腰為軸,先向左側彎曲,還原中立,再向右側彎曲,重複6~8次。

(4)弓步行走:右腳向前邁一步,膝關節彎曲,角度大於90度,左腿在後繃直,左右腿交替向前行走,上體直立,挺胸抬頭,自然擺臀。每次5~10分鍾,每天2次。

(5)後伸腿:雙手扶於桌邊,挺胸抬頭,雙腿交替後伸擺動,要求擺動幅度逐漸增大,每次3~5分鍾,每天1~2次。

(6)伸腰:身體直立,兩腿分開,兩足同肩寬,雙手上舉或扶腰,同時身體做後伸動作,逐漸加大幅度,並使活動主要在腰部而不是髖骶部。重複8~10次,動作要緩慢,自然呼吸不要閉氣,適應後可逐漸增加練習次數。

6.冠心病按摩3法

(1)摩胸:以一手掌緊貼胸部由上向下按摩,兩手交替進行,按摩20~30次,按摩時不宜隔衣。

(2)拍心:用右手掌或半握拳拍打心前區,拍打20~30次,拍打輕重以患者舒適能耐受為度。

(3)壓內關:以一手拇指指腹緊按另一前臂內側的內關穴位(手腕橫紋上二指處,兩筋之間),兩手交替進行。對心動過速者,手法由輕漸重,同時可配合震顫及輕揉;對心動過緩者,用強刺激手法。平時則可按住穴位,左右旋轉各10次,然後緊壓1分鍾。

7.口腔潰瘍自我調節

(1)指壓、按摩口腔上齶部及兩側頰部的黏膜:用手的中指指腹,由前向後左右滑動按摩上齶部黏膜,再由後向前左右滑動按摩,反複幾次至幾十次,再按摩左右兩側頰部黏膜反複幾次至幾十次。

(2)按摩上、下內側牙齦:用手的中指指腹,先壓迫左上側門齒牙齦,然後依次壓迫、按摩左上側每個牙齒的牙齦,再反回指壓、按摩到左門齒,再壓迫右上側門齒牙齦,邊壓迫邊按摩右上側每個牙齒的牙齦,再反回來指壓、按摩到右門齒。然後用同樣的手法壓迫、按摩下頜部的左右側牙齦,要前後上下左右反複按摩幾次至幾十次。

(3)按摩上下側的外麵牙齦:用手的中指指腹,先壓迫左下側外部門齒的牙齦,邊壓迫邊依次按摩左下側每個牙齒的牙齦,按摩到臼齒後再反回來指壓按摩每個牙齦至左門齒。再壓迫右下側外部門齒的齒齦,邊壓迫邊依次按摩右下側每個牙齒的齒齦,按摩到臼齒後再反回來指壓按摩每個牙齦到右門齒。然後用同樣的手法壓迫按摩上頜的左右側外部牙齦,要前後上下左右反複按摩幾次至幾十次。用力要柔和、均勻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