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與視力。 大量飲酒同樣會傷眼,這是因為,大量飲酒後,由於酒精的作用,加速全身血液循環,往往使眼球充血、發紅、損壞視網膜,發生“酒弱視”。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人,飲酒還可導致眼底出血,輕則視力下降,重則可致失明。 另一方麵,長期過量飲酒,特別是大量烈性酒,可引起消化吸收功能減退,體內 B 族維生素缺乏,以致出現結膜炎、視神經炎等疾患,從而發生視力障礙、視野改變等。
因此,有必要告誡嗜好甜食、吸煙和經常大量飲酒的人,當您患有某種眼病和視力減退時,應想到它可能與嗜好甜食、吸煙和大量飲酒有關。
哪些人不宜飲啤酒
啤酒營養豐富,被譽為“液體麵包”,是夏季市場上深受歡迎的清涼的飲品,但有些人是不宜飲用的。
首先是慢性胃炎患者不宜飲用啤酒。 這是因為喝啤酒會減少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E, 造成胃黏膜損害而引起病人上腹脹滿, 燒灼感加重,尤其萎縮性胃炎病人症狀更為明顯。
其次是正在哺乳的婦女最好不要飲用啤酒。 大家知道,啤酒以大麥為主要原料,大麥芽有回乳的作用。 用大麥芽釀成的啤酒,會抑製奶水的分泌。 如果想斷奶的婦女則可飲一些。
另外,釀啤酒的麥芽汁中,含有不少促使腎結石發生的物質,因此,有泌尿結石的病人應盡量不飲啤酒。
端陽莫飲雄黃酒端陽節,我國民間有飲雄黃酒和搽雄黃酒之習俗。 傳說用此酒在孩子頭上畫個“王”字,可以避邪;在耳朵外麵塗一點,能消毒,防毒蟲;
飲此酒,可消毒殺菌,祛病強身。 其實,從現代科學角度看,飲雄黃酒不但無益,而且是十分有害。
雄黃,另稱雞冠石,是一種含硫化砷的礦物,內含砷、汞等有害物質。 它性溫、味苦辛、有毒,具有燥濕、化痰、殺蟲、治疥皰、解蛇毒等功用,但隻能外用,不可內服,否則往往會發生急性中毒。 即使隻用微量也便能致人於死地的“砒霜”,就是砷的氧化物。 如口服雄黃出現中毒症狀時,輕者會惡心、嘔吐、頭昏、頭痛、上腹部疼痛、肌肉酸痛等;重者可出現便血或米湯樣大便。 引起失水,酸中毒,導致休克,有的甚至可發生尿閉、譫妄、抽搐、昏迷而致而致死亡。
因此,端午之慶,若飲用雄黃酒,勢必嚴重危及身體健康。 至於有的人喝一次兩次,沒有發生中毒,是因為喝的量不太多的緣故。 從安全起見,為防患於未然,以不飲為宜。
紅葡萄酒與偏頭痛發作
時下,紅葡萄已成為宴會和家庭餐桌上的佳美飲料。 然而,這種使人歡快興奮的美酒卻會給偏頭痛的人帶來煩惱,紅葡萄酒被認為是誘發偏頭痛的酒類食物中首屈一指者。
據有關資料記載,有人對19例偏頭痛病人分別用紅葡萄酒和伏特加酒做誘發試驗, 其中11例飲用紅葡萄酒的人中,9例出現典型的偏頭痛發作,而飲用伏特加酒的8例病人無一例有偏頭痛發作。 紅葡萄酒為什麼會引起偏頭痛發作呢? 曾有人認為酒精成分是唯一的誘發因素,而新近研究並不支持這一觀點(因為飲用伏特加酒的病人並無偏頭痛發作), 更傾向於認為紅葡萄酒中含酚的黃烷是引起偏頭痛發作的物質。
由此可見,紅葡萄酒雖然很受人們歡迎的酒類飲料,但對於患有偏頭痛的人,還是以不飲紅葡萄酒為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泡茶、飲茶、忌茶
泡茶、飲茶也是一門學問,不同品種的茶葉需用不同溫度的開水衝泡:烏龍茶、紅茶要用100℃開水衝泡;綠茶就隻須70℃左右徹泡,而且也不宜加杯蓋,否則茶葉會燜黃,香味減少。 在用茶上有人喜歡用茶水來服藥,這是不好的,因茶葉中鞣酸會與藥物中的蛋白質、生物堿及重金屬、鹽等起化學作用,發生沉澱,影響藥物療效,甚至失效。 也有人喜歡在酒後喝茶,認為這對解酒有利,其實從中醫學觀點來看,酒後飲茶會將酒軀於腎從而導致小便頻濁、陽痿等症狀。 此外,潰瘍病人也不宜多飲茶,尤其是十二指腸患者更不宜多喝,否則茶水會使胃酸分泌增多,不利於潰瘍的愈合。 飲茶也要適量,茶堿在人體內積累過多,也會導致神經功能失調。 茶葉中的鞣酸也會使腸粘膜分泌黏液功能下降,發生便秘;也不宜飲用隔夜茶,隔夜茶會變色,甚至發餿,對健康不利。
空腹也不宜飲茶,這會衝淡胃液,降低胃酸功能,防礙消化。 睡前最好不飲茶,因茶中咖啡因等成分,有著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睡前飲茶易導致失眠,不可將茶泡在暖水瓶裏或放在爐灶上,以免茶葉變差,失去香味,以致發生化學變化。
民間對如何飲茶、用茶流行著這樣的一首口訣:“燙茶傷人,薑茶治痢,糖茶和胃,飯後茶消食,午茶助精神,晚茶導致失眠,空心茶令人心慌,隔夜茶傷脾胃,過量茶使人消瘦,淡溫茶清香養人。”
喝茶也有禁忌,現羅列於下:
1.忌飲茶過度 茶葉裏有咖啡因,過度飲茶會引起焦急、煩躁、心悸、不安等症,從而產生失眠現象,還會抑製胃腸活動,妨礙消化,降低食欲,因此要注意飲茶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