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進口關稅稅率下調的利與弊(2 / 2)

5.減少貿易順差,促進對外貿易平衡。根據海關的統計,7月份中國外貿出口規模刷新曆史紀錄,達到1751.3億美元,貿易順差達314.8億美元。而在美債信用評級下調、經濟複蘇乏力以及為應對當前危機而可能提前釋放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下,美元可能長期持續貶值,美元資產嚴重“縮水”。所以,在這種經濟背景下,我們應該采取適當的措施縮小貿易順差。而下調進口關稅稅率,無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進口,從而縮小貿易順差。此次下調表明了中國在降低關稅方麵的態度。成品油隻是一係列進口關稅下調的開始,據報道,化妝品、高檔奢侈品等進口關稅在下半年都會陸陸續續地作出調整。降低進口關稅是中國外彙儲備戰略調整的需要。

眾所周知,關稅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在帶來這些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會對我國的宏觀經濟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筆者認為消極影響主要表現為:

1.對高能源消耗產業的變相鼓勵。這次對進口關稅的調整政策中,對成品油和原材料的進口關稅下調力度加大,這使得原材料的價格下降,原先在高成本下不得不尋找綠色能源替代品的企業,又可以繼續走回以前的高能源消耗的路子,不利於發展綠色經濟。

2.成品油關稅下調,也對部分行業造成一定衝擊,例如煉油業。其中,作為燃油替代品的甲苯和二甲苯的生產企業,因成品油關稅下調可能會受到一定衝擊。而下調紡織品的進口關稅使得紡織品進口增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紡織行業造成衝擊。

從下調奢侈品關稅的預測來分析,一般來說,下調進口關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把經常出國買名牌的消費者的購買力留在國內市場,以便刺激內需,其得益者是內地的百貨零售公司及國外名牌公司。但是這樣一來,國產名牌就會受到衝擊,影響國產名牌公司的長遠發展,導致它們很難成長為國際名牌。

3.對通脹的緩解效果不太明顯。拿油價來說,今年以來我國石油價格一路狂漲,盡管政府有關部門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下放定價權和下調進口關稅,但是措施對於緩解通脹的效果令人質疑:一是我國成品油進口量和龐大的原油進口量相比根本不起眼。2010年,中國進口原油達到創紀錄的2.393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55%。與此同時,我國成品油進口隻有3688萬噸。不少專家認為,這樣的進口量不會對我國經濟產生實質影響,國內通脹形勢和此次進口稅率的調整聯係並不密切。二是由於當前我國成品油市場處於壟斷經營狀態當中,市場幾乎被兩大石油巨頭全部壟斷,在此基礎上,消費者由於缺乏選擇權,很難以對成品油定價形成有效的製約。

對於關稅這把“雙刃劍”,要想最大化發揮其積極效應,就必須將降低進口關稅的利益傳遞到終端消費商品價格上,讓廣大消費者受益。在這次進口關稅稅率調整的政策中,成品油進口關稅的下調幅度相當大,這部分進口關稅下降帶來的利益不應讓油企吞掉。隻有把國家減少的這部分關稅收益讓渡給消費者而不是被壟斷企業獨占,才能真正使國家的政策發揮利國利民的作用。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

(責編/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