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為什麼高血壓病人在特殊場合下要控製情緒?
人的一生總要經曆一些特殊的情況,如親人的突然去世、朋友數十年後突然相逢、一夜之間因故突然暴富或一貧如洗等。當這些情況突然來臨時,肯定會給人的情感上帶來較大的刺激,或大怒、或大悲、或大喜、或大驚,這些本屬一個人的情緒的正常外泄,對正常人無可非議,但對高血壓病人來說,處於這些情況下,如情緒失控,極易釀生禍變。
我國傳統的中醫學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誌活動,是人的精神意識對外界事物的反應,俗稱“七情”,在一般情況下,屬人的情緒宣泄的正常表現。但如這些情誌活動過於強烈、持久或失調,則可引起內部的髒腑氣血功能失調而致病。我國最早的醫典《內經》中就曾指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這說明七情過度可以釀生病變。舉大怒為例,《內經》中曾言:“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這句話的意思是,大怒可以使人的氣血運行混亂,衝湧於上,出現暈厥(類似於現代醫學的腦卒中)的病變。
現代醫學的研究亦證實了不良的情緒活動的確可以給患者帶來生理、病理上的傷害。就高血壓患者來說,不良的情緒刺激可以引起人體的高級神經功能紊亂,大腦皮質和丘腦下部興奮性增加,血液中兒茶酚胺、血管緊張素等血管活性物質分泌增多,使體內的小動脈強烈收縮,血管壓力增加,導致血壓突然升高。這樣的血壓變化在正常人是可以承受的,而且在情緒平靜後可以自行恢複正常。但高血壓病人因平時的基礎血壓較高,加之動脈硬化,對血壓的自我調節能力下降,當情緒過於激動時,因血壓的陡然升高,可導致患者出現劇烈的頭痛、頭暈、嘔吐、胸痛等,嚴重者還可導致腦卒中、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不良後果。
在了解了情緒過激所帶來的不良後果後,建議高血壓患者在這些特殊的場合,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要盡可能控製自己的情誌活動,遇事一定要冷靜,盡量控製過激情緒的發生,以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在這方麵,除了患者要學會自控外,其家人、朋友等均有責任幫助患者調節、控製情緒。
52.高血壓患者不適合參加哪些體育活動?
體育運動與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關係密切。缺乏運動是導致身體肥胖、胰島素抵抗、血脂紊亂以及患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運動對高血壓病有積極的預防作用,是治療高血壓病有效的輔助療法,有助於降壓,改善自覺症狀,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減少降壓藥物的用量和鞏固療效。研究資料顯示,體育運動能使收縮壓和舒張壓降低6~7毫米汞柱(0.8~0.93千帕)。
運動為什麼能降低血壓?根據最新的研究資料發現,運動能降低交感神經張力,使兒茶酚胺釋放減少;能增加血管順應性和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使外周血管阻力明顯下降;能升高β2受體敏感性和降低α2受體敏感性,降低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活性和醛固酮水平,從而使血管擴張,排鈉利水,降低血容量,使血壓下降。
運動可使血壓下降,不參加體育活動者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是參加運動者的2倍。但若高血壓患者進行不適當的運動,有可能會發生與運動有關的猝死。適宜於高血壓患者的體育運動項目有很多,如散步、急行、慢跑、打太極拳、遊泳、做廣播操、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耐力性運動,但個人卻要根據自己的病情、年齡、原有體力基礎等具體情況來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而過於激烈、競爭意識強、忽然停止呼吸、用力、需要爆發力或速度的運動都不適合高血壓患者,如舉重、百米賽跑、足球比賽等。因為,像這種短時間內必須拿出全力來的運動,反而會使血壓急速上升,非常危險。因此,在製定自己的體育活動計劃時,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53.高血壓患者如何選擇飲食?
高血壓病,有人稱它為“富貴病”或“現代病”,因為其發病因素與現代人類生活條件的改變有直接關係。特別是食物中的動物脂肪攝入過多,使人的體態越來越胖,加上遺傳等其他因素的作用,往往就會導致高血壓病的發生。
正是由於高血壓病發生的因素與飲食有關,所以人們越來越相信“食病還需食來調”,科學合理的飲食是防治高血壓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飲食原則主要圍繞兩個問題:一是高血壓病本身;二是高血壓病的一些並發症,如動脈硬化及心、腦、腎的病變。當然,由於每個高血壓患者的情況差異很大,其合理的飲食也應個體化。飲食的一般原則為:控製總熱量;減少動物脂肪、膽固醇的攝入量;限製食鹽攝入;增加蔬菜、豆製品、魚類在副食品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