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地龍10條,桂枝10克,當歸15克,粳米50克,紅糖少許,清水適量。
[功效]本品適於慢性蕁麻疹及一切頑固性皮膚瘙癢症患者食用。
[做法](1)將地龍、桂枝及當歸一同置於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煎取藥汁。(2)在藥汁中另加入適量清水,放入粳米熬煮至粥成時加入少許紅糖調味即可。
[用法]每日1劑,早、晚各吃1小碗,連用3天。
甘紫草棗湯
[原料]紫草、紅棗各15克,甘草10克,清水、紅糖各適量。
[功效]本品適於紅、白風團時隱時現的蕁麻疹患者飲用。
[做法]將以上三味一同置於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煎煮成湯,再加入適量紅糖調味即可。
[用法]喝湯、每日1劑,分2次喝完,連用5天。
白芍桂枝紅棗湯
[原料]白芍15克,桂枝10克,紅棗20顆,紅糖15克,清水適量。
[功效]本品具有斂陰養血、調和營養之功效,適於血虛性慢性蕁麻疹患者飲用。
[做法](1)將紅棗用適量溫水泡發後洗淨。(2)將桂枝、白芍一同置於砂鍋中煎煮成湯,煮沸後加入紅棗,至熟後去渣,再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用法]飲湯、每日1劑,分2次飲服。連用7天。
浮萍紫草湯
[原料]紫草12克,西河柳、浮萍各15克,清水、紅糖各適量。
[功效]本品適於各種類型的蕁麻疹及皮炎、濕疹皮損瘙癢患者飲用。
[做法]將上述三味一同置於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煎煮成湯,再加入適量紅糖調味即可。
[用法]每日1劑,分2次喝完,連用5天。
七、腳氣
腳氣病是維生素B1缺乏病的俗稱。該病以多發性神經炎、肌肉萎縮、組織水腫、心髒擴大、心力衰竭及胃腸道症狀為主要特征。
臨床上將腳氣病分為濕型和幹型。濕型以循環係統症狀為主,幹型以神經係統症狀為主,多數病人屬混合型。患者先感覺疲乏軟弱、下肢沉重酸痛、心悸失眠、食欲減退、消瘦,若進一步發展,將出現一係列典型症狀。表現在神經係統主要有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炎,下肢較上肢嚴重,開始出現感覺異常,隨後發生感覺遲鈍、肌肉酸痛、肌力下降,晚期可發生遠端肌肉萎縮、垂足、垂腕。表現在循環係統,一般病情都發展快,常見的先驅症狀有運動後心悸、氣促、心前區脹悶隱痛,繼而心動過速,下肢水腫,甚至出現心包、胸、腹腔積液,常突然發生急性心力衰竭。
腳氣病的防治,飲食是關鍵。下麵推薦一些常用的食療方,供參考選用。
薏米粳米粥
[原料]薏米50克,粳米100克,清水適量,食鹽(或白糖)少許。
[功效]本品具有祛風濕、消水腫、止痹痛之功效,適於腳氣病患者食用。
[做法]將薏米、粳米分別淘洗幹淨後置於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熬煮至粥成,再加入少許食鹽(或白糖)調味即可。
[用法]每日1劑,分早、晚空腹各食1次。連食10天。
紫蘇粳米粥
[原料]紫蘇子10克,粳米50克,生薑3片,清水適量,食鹽少許。
[功效]本品具有下氣寬腸、祛濕消腫之功效,適於腳氣病患者食用。
[做法](1)將紫蘇子置於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煎煮20分鍾後,去渣留汁。(2)將淘洗幹淨的粳米與薑片一同放入煎好的紫蘇子汁液中熬煮至粥成,再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
[用法]每日1劑,於每日早晨空腹食用,連用10天。
花生赤豆紅棗湯
[原料]花生米30克,赤小豆20克,紅棗10顆,清水適量。
[功效]本品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健脾和胃之功效,適於腳氣病患者食用。
[做法]將花生米、赤小豆分別洗淨,紅棗洗淨後去核;然後將三味一同置於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熬煮至三味熟爛即可。
[用法]每日1劑,分2次喝湯,吃花生、赤小豆和紅棗。連用10天。
赤小豆鯉魚湯
[原料]赤小豆50克,鯉魚1條,清水適量,食鹽少許。
[功效]本品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效,適於腳氣病患者食用。
[做法]將鯉魚去內髒留鱗洗淨,與洗淨的赤小豆一同置於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燉至豆爛肉熟,再加入適量的食鹽調味即可食之。
[用法]每日1劑,可1次或分2次服食,連用10天。
蠶豆殼紅茶
[原料]蠶豆殼15克,紅茶6克,清水適量。
[功效]本品具有利尿、滲濕、消腫之功效,適於腳氣病患者飲用。
[做法]將蠶豆殼洗淨後,與紅茶一同置於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沸片刻,倒入大茶杯中,加蓋悶泡片刻,去渣留汁即可。
[用法]每日2劑,分上、下午各食1劑。代茶飲,連續飲用10天為1個療程,病好為度。
蒜泥方
[原料]大蒜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