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補血
血虛症主要表現在全身虛弱,為血液虧虛、髒腑百脈失養所致。中醫認為肝藏血,脾統血,心主血。故血虛症與心、肝、脾三髒關係甚為密切。因腎主骨藏精,精血可相互化生,因此,血虛與腎也有一定的關係。
血虛症主要表現為麵色萎黃、唇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不眠,及婦女月經後期量少色淡,甚至閉經等症。臨床上血虛患者常伴有氣虛症候,且“氣能生血”,故補血時常配以補氣之藥食,使“氣旺則血生”。血虛症常見於各種貧血、血液病、晚期癌症和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
具有補血作用的食物多能補血養肝、補心益脾,適用於心血虧虛及肝血不足、心脾兩虛等症。
常用的補血食物有雞肉、雞血、豬血、羊肉、豬腎、豬蹄、豬肚、龍眼肉、桑葚等,常與補血食物相配伍的中藥有當歸、阿膠、熟地、首烏、枸杞子等。
下麵推薦一些常用的補血類食療方供參考選用。
阿膠糯米粥
[原料]阿膠30克,糯米60克。
[功效]本品具有養血止血、滋陰潤燥之功效,適於陰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及虛勞、尿血、便血、漏血等症患者食用。
[做法]將糯米淘洗幹淨置於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熬煮至粥將熟時,加入砸成碎末的阿膠攪勻,繼續煮至粥熟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各食用1次。
黑豆紅棗糯米粥
[原料]黑豆50克,紅棗30克,糯米200克,紅糖50克。
[功效]本品具有補脾益腎、活血利水、祛風解毒之功效,適於脾虛血虧、腎虛消渴、腰痛浮腫、丹毒、風寒濕癬、頭目眩暈、自汗盜汗、諸藥中毒等症患者食用。
[做法]將糯米、黑豆用適量清水浸泡過夜後洗淨,入開水鍋中,用旺火熬煮10分鍾,將洗淨的紅棗去核放入粥中繼續熬煮至米爛豆熟粥將稠時,加入紅糖略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各食用1次。
首烏煨母雞
[原料]首烏30克,母雞1隻,生薑15克,花椒、蔥、胡椒粉、食鹽、大蒜、料酒、味精各適量。
[功效]本品具有補益肝腎、養血填精之功效,適於肝血不足、腎精虧虛所致頭暈眼花、失眠多夢、腰酸腿軟等症患者食用。
[做法](1)將首烏研成細末。(2)將母雞宰殺,去毛及腸雜後洗淨,然後用幹淨紗布包好首烏末放於雞腹內,將處理好的雞置於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小火煨至雞肉熟爛時取出首烏末藥包,加入上述各味調料調味即可。
[用法]食雞肉、喝湯,每日2次。
雞蛋炒羊肝
[原料]羊肝250克,雞蛋1個,蔥末、薑末、食鹽、米醋、黃酒、醬油、芝麻油各適量。
[功效]本品具有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
[做法](1)將雞蛋打散;羊肝洗淨後切成薄片,置於碗中加入雞蛋清、適量黃酒、醬油、米醋、蔥末、薑末、食鹽、白糖拌勻。(2)在炒鍋中放入適量芝麻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調製好的羊肝,用旺火快炒至熟即可。
[用法]佐餐服食
枸杞葉炒雞蛋
[原料]鮮嫩枸杞葉200克,雞蛋2個,菜油適量。
[功效]本品具有補肝養血之功效。
[做法](1)將鮮嫩枸杞葉洗淨後切細,將雞蛋去殼打散,與枸杞葉攪勻。(2)在炒鍋中放入適量菜油燒熱後,放入用雞蛋拌好的枸杞葉用旺火炒熟即可。
[用法]每日1劑,空腹食之。10日為1個療程。
牛肉黃酒膠凍
[原料]牛肉1000克,黃酒250克。
[功效]本品具有益氣補血、健脾和中之功效,適於氣血虛衰所致形體消瘦、精神倦怠等症患者食用。
[做法]將牛肉洗淨後切成小塊置於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煎煮1小時後濾取肉汁,再添加適量清水煎煮1小時後濾取肉汁,共取肉汁4次合並混勻。再用小火煎煮至湯汁黏稠時,加入黃酒繼續煎煮至湯汁黏稠時,將黏稠液倒入盆內冷藏即可。
[用法]任意食用。
決明兔肝湯
[原料]兔肝1副,決明子10克,食鹽適量。
[功效]本品具有補肝養血之功效。
[做法]將兔肝洗淨,決明子用3層幹淨的紗布包好。然後將兩物一同置於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熬煮成湯,再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
[用法]不拘時飲湯、食兔肝。
參棗陳皮飲
[原料]黨參25克,陳皮5克,紅棗10顆。
[功效]本品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燥濕化痰之功效,適於心血不足所致燥症患者飲用。
[做法]將上述3味原料置於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後,去渣取汁即可。
[用法]代茶飲用,每日1劑。
桂圓首烏補血酒
[原料]桂圓肉、雞血在各250克,首烏200克,米酒1500克。
[功效]本品具有養血活血、滋陰補髓之功效,適於血虛氣弱所致麵色蒼白、頭眩心悸、失眠多夢、四肢無力、須發早白等症患者食用。
[做法]將首烏、雞血藤分別切成片。將桂圓肉去核後洗淨並搗碎,與首烏片、雞血藤片一同置於瓦壇中,加入米酒密封,置於陰涼處,每日搖晃1~2次,浸泡15~20日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各飲15~20毫升藥酒。連續飲服15日。
蔥燉豬蹄
[原料]蔥50克,豬蹄4個,食鹽適量。
[功效]本品具有補血通陽、活血消腫之功效。
[做法](1)將豬蹄刮去毛及蹄甲後洗淨,用刀劃口。(2)將蔥洗淨後切成段與豬蹄一同置於鍋中,加入適量清水、食鹽,先用旺火燒沸後,再改用小火燉熬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