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一代革命家都是有豐富的農村經驗的,你一言我一語的把麵臨的問題都說了個七七八八,又把解決方法一一列舉,薑誠在旁邊記筆記記的手酸,又對這些老革命對農村問題的熟悉感到讚歎。
大家整理了一下,覺得邊區雖然大部分為黃土高原,但土地比較肥沃,宜於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糧食、棉花和食鹽豐富,可以大有所為。
毛主席提前兩年提出了“發展生產,自力更生”的口號,並且要求所有的留守部隊要為農民們做出榜樣來,閑暇時間自己種菜,自己養豬,自己打柴,自己做鞋,盡可能的減少邊區的壓力。
對於農民問題,主要以下幾方麵解決。
第一、利用特殊渠道得到的農業書籍,在8-12月間,突擊培養出一批精通農業生產的幹部,這些人要從種田到積肥、從畜牧到種樹都要有所了解,並且分類精通,在明年的春種前下到各個鄉鎮,為農民的種植做出指導,利用新技術、新理念來提高農村的產出。
第二、組建傷殘軍人、退伍軍人以及農村的富餘勞動力,組建弄個農墾兵團,這些人和民兵以及留守兵團不一樣,民兵是不離家的、留守兵團主要任務是作戰和訓練,而農墾兵團的主要任務是搞建設,尤其是培養良種、畜牧幼崽、種植經濟作物如棉花等。
第三、為農民開設副業產出,鼓勵老百姓多搞副業,結合下鄉的工作人員,對於沒有足夠財力的農民可以搞無息貸款。
第四、利用先進的工具,用特殊渠道得到的新農具代替舊農具。
第五、為了工業的發展,可以讓農民參加工業建設,如采土硝等工作。
中心思想就一個,想盡一切辦法提高農民的收入,提高糧食等農作物的產量。
在討論完農業後便開始討論工業。
其實邊區的條件並不是很好,雖然有煤鐵油這三種最重要的礦產,但是對於稀有金屬極為缺乏,這使得邊區的鋼鐵練出來也無法成為合金來製造槍炮。
而且邊區的工業體係不健全,上次從美國拉來的設備並不是基礎工業所有的工廠,而且發電量也極低,雖然從後世拉來了一些發電機,但是還是遠遠不夠。
工業問題很多人都說不上話了,畢竟這個時代還是文科生較多,理工類的人才實在是過於缺乏。
這時薑誠終於看到了那個被毛主席稱讚的人了。這個人一看就和其他人不一樣,其他人由於多年革命,看上去都是黝黑黝黑的,而且普遍偏瘦,這個人卻是紅光滿麵,而且偏胖。雖然帶著一個眼鏡卻是金絲的,當毛主席講話的時候也不像其他人聽得那麼的專注。
這個人就是從美國來的共產黨——任赤。
大概是這段時間,任赤的確給了大家很多好的建議。當任赤說出對於未來工業的展望的時候,大家都是一幅傾聽裝,畢竟這個時候的中國紅黨對於重工業這種高大上的東西還是陌生的要命啊。
陳雲雖然作為正部長,但是在工業方麵還在學習階段,薑誠也是似懂非懂,隻好先記下來回去再找一個後世的專家看看,是不是有可行性了。
其實找後世人來設計是最好的,但是邊區有太多的限製,反而是不如這個時代的可行性高。
任赤先是說了一下預計情況“我知道,大家都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時間來發展我們的重工業,但是我要給大家提個醒,無論是工業還是經濟發展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沒有快路可走,即使按照主席的說法,我們不要太擔心機械的問題,我預計,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有八千噸的鋼鐵產量就已經是奇跡了。”
這話一出可把大家喜呆了,也把薑誠驚呆了,八千噸?這才多少啊?中國後世年產鋼鐵十幾億噸的啊,但是對於延安的眾人已經是很開心了,畢竟現在整個中國在白黨手裏的鋼鐵產量才4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