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的一生,就好像是淘金的過程,裝得滿滿的一船沙礫,然後不停地淘洗、不停地淘洗,把自己認為廉價的沙礫都落回到水底,留下閃閃的金沙讓自己回味和珍惜。
正值年輕,像八九點鍾的太陽,一切充滿好奇,一切等待著去發現,特別是人生長到一定時候對異性的渴求。
人本質上與動物一樣,一生為了滿足吃喝拉撒的需求,但人又與動物不同,因為人還有一個健全的精神世界讓我們不斷進步,以絕對的優勢統治著這個藍色的星球。
動物受製於原始的力氣,但人往往卻受製於金錢。
鄧林這窮小子有一個要命的嗜好就是買書,這仿佛是他一種從小根植在內心的文化作怪,村裏德高望重的爺爺從小就灌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但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最終他的高傲以躺在破舊的床上,貧窮的丟下了一個看似像瘋婆子一樣的老婆而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以一種貧窮式的高傲告別了一生。
他一直很質疑這種生活的方式,在改革開放滾滾的鴻流中,這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多少包含了一種迂腐,金錢至上的理念,讓多少本守著中國傳統道德這道線的人也紛紛低下了頭顱。
曾經記得有一個去深圳賣身的女子,掙錢了回家來蓋房,買車,大擺酒席,當時很多人還礙於麵子想去不想,甚至有一個年長的人義憤填膺地說:“我才不去女人胯下去喝這杯酒。”
當時有一個人在外麵嫖妓,臉不改色很淡然的把過程談得津津有味,一位老人看不下去,大聲喝斥他:“你這樣對得起你老婆?”
沒想到那人倒無所謂的嘻嘻一笑:“我老婆在外麵,又沒知識,又沒文化,隻有姿色,也不一樣做這樣啊。”
“道德敗壞,道德敗壞!”老人發現自己的話不像以前一樣管用了,隻能一個勁的失望搖著頭,然後自己走了,他們繼續在精彩地說著他們的故事。
但道德歸道德,現實歸現實,那隻是一個開始,村裏紛紛的坑蒙拐騙的人都發大財,建大房子,開豪車時,讓著這根老道義的人卻日益窮得揭不開鍋,隻好低下了這份傲慢的情結,晚上拎了一條好煙,支支唔唔地對這群人露出討好的笑容:“你廠裏有位置時,也幫咱弄一個位置,我們還是親上加親的關係呢……”
雖然改革開放對中國的影響和意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對鄧林來說隻眼睛盯了村裏的現象,但骨子裏卻還是以一種自認為的道義而生活著。
隻要有點閑錢,就去買書,或者有閑暇的時間,也開始流連在書店裏。
2
鄧林有時想,人讀很多的書,想很多的事,其實怎麼也掩蓋不了人的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
例如人對異性的追求,就是最原始的一種渴求,跟你讀子多少書,經曆了多少事無關。
“鄧林,幫我去約一個同學好不好。”周末的早上才8點多,老詹就把鄧林搖睡,這簡直是對睡眠時間最奢侈的浪費。
“誰啊,你自己不會去約啊!”鄧林的轉身,背對著他。
“嘿,自己好約還叫你啊。”老詹支吾著,鄧林一轉身,老詹眼睛裏透著一種羞澀,唉,女人真是男人的柔化劑,就像醋一樣,再硬的骨頭也會化軟他。
“哈,知道了,你約女孩子?有什麼好處?”
“好處?晚上請吃飯。”
被老詹大清早一吵,鄧林也沒有睡意了:“看到老鄉的份上,幫你一回,晚上記得請吃飯。”
老詹開心得真點頭。
兩個人一起走出校門,然後穿過胡同,然後就是本地“土著”的一排排小別墅,與周圍那一排排高聳的樓宇比,這裏顯得更安靜,並且有些人家還把院子圈起來,傳過來雞鴨的叫聲,在這個繁華的都市裏,帶來特有的田園風光。
前麵第二個房子,你就說:“找小美,有個同學讓她去一下學校就可以了。”
當鄧林在外麵喊小美時,首先迎來一陣狗叫,一隻大黑狗如箭上的弦一樣,一道黑影閃了過來,把他嚇得腿都發軟,還好隔了一個竹籬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