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全胃切除術後不置胃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
臨床探討
作者:甄茂椅等
[摘要] 目的 探討胃癌全胃切除術後不置胃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120例胃癌患者隨機分成置胃管組和不置胃管組,對兩組術後腸功能恢複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腹脹、呼吸道感染、吻合口漏等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 不置胃管組腸功能恢複時間短、術後進食時間早,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結論 胃癌全胃切除術後不置胃管是安全可行的,不置胃管可減少術後並發症,有利於術後恢複。
[關鍵詞] 胃癌;全胃切除術;胃管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4-0159-02
在傳統觀念中,腹部手術尤其是胃腸道術前或術中放置鼻胃管胃腸減壓被認為是金科玉律,既便於術中充分顯露手術野,又能防止術後腹脹、嘔吐、吻合口瘺等並發症。但也有人認為胃癌手術後置胃管不僅不能減少手術並發症,而且增加呼吸道感染和肺部並發症,因此對於胃腸道手術是否留置胃管一直存在爭論。我們對2011年1月~2012年4月在我科因胃癌行全胃切除術的120例患者進行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共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齡40~78歲,平均(56±6)歲;其中胃體癌82例,賁門癌38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手術106例,姑息性全胃切除手術14例。
1.2 方法
所有病理明確診斷為胃癌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留置胃管組(對照組)58例,不留置胃管組(實驗組)62例。對照組進手術室前留至鼻胃管行胃腸減壓並妥善固定,直至術後肛門恢複排氣,夾閉胃管進食流質,患者無腹痛、腹脹時予以拔除;實驗組手術前後不置鼻胃管。兩組術前準備及術中、術後的治療及護理相同,所有患者術前均告知胃管的治療作用及並發症,簽知情同意書,不違反醫療倫理,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術前營養狀況、體重指數、手術方式、術後分期及病理類型無統計學差異。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 0.05)。
3 討論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根治術是胃癌治療的主要手段,一直以來,手術前放置鼻胃管胃腸減壓已作為胃腸道手術的常規,既有利於術中充分顯露手術野,又能防止術後腹脹、嘔吐、吻合口漏等並發症。近年來國內外對胃癌手術前放置胃管有不同的觀點,臨床實踐也表明留置胃管使患者咽喉不適、惡心,嚴重地影響了術後患者休息,並可因胃管的長時間刺激、摩擦、牽拉以及壓迫等,導致患者咽部急性炎症和潰瘍形成,在胃管留置期間,患者往往不能進行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運動,妨礙痰液排出,也限製了術後患者正常的肺部擴張,有研究認為留置鼻胃管會增加肺部並發症發生率,如肺不張和肺炎、上呼吸道感染[1,2],對合並有心肺功能不全、COPD的患者還可導致呼吸困難,本組資料也顯示實驗組肺部感染發生率顯著降低。同時胃腸減壓使消化液被大量引出,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進而影響術後腸功能恢複。本研究結果還表明不留置胃管患者腸功能恢複快,可以早期進食,有利於術後恢複。有研究認為留置胃管會延遲患者下床活動時間,本研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術後下床活動時間兩組無顯著差異,我們考慮雖然胃管給患者下床活動帶來不便,但不決定患者術後下床活動的時間,我們認為患者術後下床活動時間取決於外科醫生對患者的要求和鼓勵,以及患者當時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