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梯物聯網為安全保駕護航(1 / 1)

電梯物聯網為安全保駕護航

物聯網

作者:黃柏雪

近幾年隨著電梯事故頻發,電梯安全問題顯得越發突出。如果把物聯網技術融入軌道交通電梯安全監管,不僅可以及時發現電梯故障和隱患,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發生,同時還將提高監管效率。

日前有媒體報道,北京市所有軌道交通的電梯、扶梯都將於今年年底安裝電梯物聯網係統。北京市質監局特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底前,所有軌道交通電梯、扶梯,將安裝3000餘台“黑匣子”,實現電梯安全遠程監控。此外,今年廈門將有600部電梯試點電梯物聯網平台,安徽省也明確提出有序推進電梯物聯網建設。

所謂電梯安全監管物聯網技術,就是為電梯安裝一部傳感器,並與互聯網和手機相連,它可以在24小時內不間斷地向上一級平台傳輸信息。使用這一技術後,如果電梯發生困人事件,係統會立即啟動分級響應救援機製,電梯維保人員將在第一時間內通過手機或網絡收到電梯故障消息。如果維保人員在半小時內沒有處置,電梯維修的主管、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屬地質監部門的電梯運行監控室將依次收到報警短消息。若事故依然未得到有效處理,傳感器將自動向上一級主管部門傳輸數據進行報警。

此外,“黑匣子”還可以對管理情況進行記錄,通過記錄進行分析。而且除了對電梯進行報警,“黑匣子”還可以對主要零件預警。一旦電梯的某一個零件出現老化或故障,也可以及時發出預警,避免因零部件損壞而導致電梯出故障。

其實對電梯試點物聯網係統已有先例。早在2012年,北京市政府就開始對東城區2000部電梯試點部屬物聯網平台,具體包括商場、寫字樓等場所。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特種設備應急處置中心給杭州地鐵1號線的50台垂直電梯安裝了物聯網係統等等。

據了解,在2013年“五一”期間,杭州地鐵電梯物聯網係統對電梯困人事故成功報警。

大同證券投資顧問張誠分析,近年隨著部分電梯逐步進入老化期,電梯安全監控越來越重要。從市場前景看,電梯安全監控以及物聯網自動提示報修係統需求巨大,相關上市公司也有所涉足。但目前看除了技術性因素外,電梯作為公共使用設備其責任方涉及業主、物業及地方政府等多方麵,其安裝或改造資金來源以及相關許可認證仍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如何通過法律法規或經濟手段解決這一問題,將對未來電梯物聯網的發展造成較大影響。

確實,物聯網在電梯領域推廣固然是利好消息,但政府支持是關鍵。有業內專家分析說,政府影響可使建築經理或業主增加對電梯控製、安全、自動化和現代化的需求。有關安全和控製方麵取得的進展也將推動未來市場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