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方敬儒老先生領著猴子和竹青,離開自己家門,趁著夜色,穿街過巷,來到一處人家門前。
輕輕拍門。一會,院子裏傳出沉緩的腳步聲。一個蒼老的聲音問:“誰?”
老先生:“是我,方敬儒。請開門。”
門開了,一個老婦人佝僂著腰:“有事?”
老先生說;“有事。”
老婦人轉身向堂屋走去。老先生說:“請!”帶猴子竹青進門,隨手關門、下閂。領二人進了堂屋。堂屋已經亮起油燈。屋裏陳設簡陋,但很幹淨。
當門一張飯桌,兩三個小凳,裏間和外間隻隔一道布簾,此時,布簾已撩起,看到床鋪上整齊潔淨。床前一張小幾,上麵一個方形鏡框,鏡框裏嵌一方紅帕,上麵繡著鴛鴦戲水的圖案。
方老先生打眼看見那方紅帕,伸手就要拿起。
“放下,別動!”老婦人聲音不大,但又冷又硬。
老先生的手停住了,慢慢縮回來.轉過臉來時,猴子和竹青大吃一驚。老先生那張一直不苟言笑的老臉上,因激動而潮紅,白色的山羊胡子不停地顫動著。
“雅妮……”老先生似乎很艱難地說。
叫雅妮的老婦人冷冷地說:“有事說事!”
老先生囁囁道:“想不到……”
雅妮老人突然暴怒了:“說事!”
老先生終於冷靜下來:“對不起!是這樣,這是我的兩個很重要的客人,想在你這裏吃住幾天。”
雅妮老人一言不發地出去了。廂房裏隨即亮起燈來。接著傳來燒火做飯炒菜的聲音。
猴子說:“先生,這裏……”
老先生說:“請放心,這裏絕對安全。”
猴子和竹青互相看看,心裏充滿疑團。這個叫雅妮的老人似乎對他們並不友好。但老先生那不容置疑的口氣,又表示他的安排沒有錯。
猴子和竹青從小在這裏玩耍,讀書,卻忽略了這個孤零零的小院,印像中似乎也沒有這個叫雅妮的老婦人。
不一會,雅妮老人走來說:“吃飯吧。”語氣仍然冰涼。
玉米糊糊,玉米煎餅,一碟青菜。
吃了飯,雅妮老人把他們帶到廂房,說:“你們在這說話。”說罷自回堂屋,關上門,油燈隨之熄滅。靜靜的沒有一點聲音,似乎那堂屋裏沒有人。
沒有任何交流,沒有任何詢問,雅妮老人默默地做完這一切。立刻退出,把空間和時間都交給了他們。
這兩個老人是什麼關係?
郎一和把猴子和竹青交給了方敬儒老先生,老先生又把他們交給雅妮老人,這種信任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猴子和竹青互相看了一眼,點點頭,一起來到老先生麵前,一齊躬下腰,恢複原本的聲音,叫道:“老師!”
好熟悉的聲音!老先生卻像聽到了驚雷,吃驚地長大嘴巴。
猴子和竹青抹了幾下臉,摘去頭飾,恢複了本相。
“老師,我是誌侯!”
“老師,我是竹青!”
“是……是你們?”可以想象老先生是如何的驚愕:“你們做了八路?”
猴子說:“老師,實在是不得已,我們才化了裝來見你。”
竹青說:“老師原諒我們。”
猴子說:“老師,我們這次來的任務是——”
老先生抬起手:“別跟我說這個,就說你們要我做什麼?”
猴子說“好吧。老師,最近方廟上來了不少鬼子?我是說,沒穿軍裝的那些鬼子。”
老先生說:“來了多少不知道。他們不像鬼子兵那樣燒殺搶掠,基本上不騷擾老百姓。上街買東西照常付錢。所以老百姓不怕他們。好像還有不少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