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青顫抖著說:“猴子哥,這是哪裏啊?”
猴子說:“我也不知道。讓我來摸摸看。”
猴子伸手一摸,是一麵泥牆,第二麵也是泥牆,再一摸,還是泥牆。再摸第四麵,卻是空的。
猴子說:“這麵好像有通道,我們先弄清情況再說。來,把你的手給我。”
兩人的手在黑暗中摸索好久,才抓到一起。猴子抓著竹青的手,慢慢向前移步。
竹青因為害怕,身子緊緊貼在猴子身上。向前摸索一陣,忽然感到前麵空曠起來,似乎進入了一個大廳。
再走幾步,摸到一張石頭桌子,桌子上又摸到一個燭台樣的東西,再向上一摸,果然上麵插著一支蠟燭樣的東西。
猴子說:“妹妹,帶火媒子沒有?”
大凡行走江湖的人,身上必不可少的要帶幾樣東西,刀子,繩子和火媒子。
所謂火媒子,是做冥幣燒的火紙卷成長條,點燃之後再吹滅,插到竹筒裏,如果鬆緊度正好,可以很長時間不滅。用時拔出,一吹便是明火,可以點火做飯,也可以照明。
猴子他們本不是江湖客,不需要這些東西。但竹青是細心人。身上往往會帶著這些,以備不時之需。
這天,竹青身上恰恰帶著火媒子,便說:“有,有火媒子。”
猴子道:“快吹著了。”他不敢伸手去接,生怕摸到不該摸到地方。
竹青掏出火媒子,拔出來,輕輕吹兩口氣,等那火媒子火旺了。猛地一吹,火媒子燃燒起來,發出暗淡的光。
一看,果然燭台上插一根蠟燭。猴子接過火媒子,在燭芯上一點,竟然點著了。
周圍一下子明亮起來。
這才看清這是一個青磚壘成的大廳,大廳正中間放著一口棺材,棺上有罩,罩上有銘巾,上書:明戚家軍偏將羅先之柩。
原來是抗倭英雄啊!
猴子帶竹青在棺頭深深一拜,口稱:“方廟方誌侯和竹青妹妹無意中來此,打擾先輩安寢了。”
拜畢,端著蠟燭四處觀看,隻見有一處磚牆上似乎有字,仔細辨認,隻見上麵刻著“抗倭者進。”
猴子在字上一按,隻聽咯吱咯吱一陣響動,磚牆自動退去,麵前出現一個小房間,裏麵有一張小石桌。
石桌上有一個方形木匣,打開一看,裏麵是一本薄薄的線裝書,封麵上寫著:續紀效新書。
打開一看,竟是一本兵書,上麵寫著領兵打仗,擺兵布陣的方法。猴子粗略一看,隻見書中除了用兵攻略,還記載著戚家軍如何擺下鴛鴦陣,三才陣,痛擊倭寇的事跡。
猴子說:“這是戚家軍打倭寇的書,我們打鬼子正好用得上。”連忙揣進懷裏。
石桌上還有一個長形木匣,打開一看,裏麵是一柄帶鞘短劍,劍柄上鐫刻“吳鉤”二字。拿劍在手,便感到沉沉的重量。
拔劍一看,不見通常兵器的寒光,而是劍體通黑。猴子用劍在頭發上一試,便割下一撮毛發。再把毛發放在劍刃上,輕輕吹一口氣,那毛發便紛紛斷落。
猴子不禁讚歎:“真是神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