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善司執掌善薄,身著綠袍,笑容可掬。生前行善小鬼全部由他安排,根據生前行善程度大小、多少予以獎賞。在六道輪回中,或登天成神,或投胎做人,隻須在孟婆處喝一碗迷魂茶,忘卻生前恩怨,即可重食人間煙火。
罰惡司身著紫袍,怒目圓睜。雙唇緊閉,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凡來報到的鬼魂,先經孽鏡台前映照,顯明善惡、區分好壞。生前作惡的壞鬼全部由他處置,他根據閻羅王的"四不四無"原則量刑,四不--不忠、不孝、不悌、不信;四無--無禮、無義、無廉、無恥,輕罪輕罰,重罪重罰,再交陰差送到罰惡刑台上,送往十八層地獄,直到刑滿,再交輪回殿,拉去變牛變馬,變蟲變狗等等,重返陽世。
察查司雙目如電,剛直不阿,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其職責是讓善者得到善報,好事得到弘揚,使惡者受到應得的懲處,並為冤者平反昭雪。
崔判官是馳名陰曹地府的頭號人物,身著紅袍,左手執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筆,專門執行為善者添壽,讓惡者歸陰的任務。
下麵則有一則關於崔判官的故事,相傳崔判官名玨,乃隋唐間人。唐貞觀七年(633)入仕,為潞州長子縣令。據說能"晝理陽間事,夜斷陰府冤,發摘人鬼,勝似神明
。"漢族民間有許多崔玨斷案的傳說,其中以"明斷惡虎傷人案"的故事流傳最廣。故事說:長子縣西南與沁水交界處有一大山,名叫雕黃嶺,舊時常有猛獸出沒。
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玨即刻發牌,差衙役孟憲持符牒上山拘虎。憲在山神廟前將符牒誦讀後供在神案,隨即有一虎從廟後竄出,銜符至憲前,任其用鐵鏈綁縛。惡虎被拘至縣衙,玨立刻升堂訊。
堂上,玨曆數惡虎傷人之罪,惡虎連連點頭。最後判決:"啖食人命,罪當不赦。"虎便觸階而死。當年唐太宗因牽涉涇河老龍一案,猝然駕崩,前往陰司三曹對質。於是魏征修書重托,崔玨不但保護唐太宗平安返陽,還私下給他添了二十年陽壽。
在還陽途中,太宗又遇到被他掃蕩的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家草寇中慘死的成千上萬的冤魂前來索命,崔玨又出麵排解糾紛,幫助李世民代借一庫金銀安撫眾鬼,太宗方得脫身。崔玨也因此名聲大震,並從中發了一筆橫財。崔玨死後,百姓在多處立廟祭祀。
這四大判官加陰天子一起 上的話我肯定會無還手之力,見幾人站得有點散,我當下便率先往左側第一名罰惡判官掠去。
這罰惡判官心高氣傲,身旁查司判官本想出手攔下我,但被罰惡判官給拒絕了,查司判官望向陰天子,示意讓陰天子拿個主意,咱是該上呢還是該看。
陰天子對其仍了個眼色,示意別急,靜觀其變,這幾名判官都有勾魂筆,而我率先攻擊的這名判官此時已經拿出了勾魂筆往我眉心襲了過來。
見勾魂筆的筆芒即將觸碰到我眉心,我趕忙調轉步法往左側躲了過去,待我身形剛一閃過,不遠處的一座千斤石台立馬淪為粉末。
見狀我後背突然冒出了一股冷汗,我這點道行方才若是被其擊中的話肯定不得活了,少說也是重傷中的重傷。
罰惡判官見我露出怯意得意道,“趕緊伏法,可以少受些皮肉之痛,莫要在做那無謂的抵抗。
我道,“好!我不打了,打也打不過你們這麼多人。
幾名判官聞言當即放聲大笑,隻有崔叛官與陰天子二人此時一直皺著眉頭,罰惡叛官持筆對著我道,“把你手中的法器放下,雙手抱頭,蹲地。
聞言,我立馬做出一副極其害怕的模樣仍掉手裏的銅錢劍抱頭蹲在了地上,張李二人在身後見狀討論道,“我說老李,這謝天師不會被擒吧?
李達爺道,“這個還有什麼說的,你沒看陰天子跟四大判官都出來了啊,仍謝天師再厲害也厲害不過這幾位判官吧。
張二蛋道,“唉!這就難辦了,謝天師是為了下來救我二人才會有今天這種結局的,慚愧啊!
李達爺見罰惡判官即將把我帶走回道,“這關咱倆什麼事,又不是咱倆讓他下來的,再說了,咱這當差的都被他殺了好些 個呢,這也算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吧!
張二蛋聞言當場便跟李達爺吵了起來,“李達爺,你Y到底有沒有點良心啊,這是人說的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