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故事裏的故事(1 / 3)

1912年,也就是民國元年,一隻瓷商隊伍路經黃縣。

夏季向來多雨,碰巧趕上連陰天,走了幾天的泥濘路,格外消耗體力。

這是個不足十個人的小商隊,隊伍裏有兩輛馬車和一個騾子拖的簡易木板車。他們腳步趕得緊,本想天黑之前就能走出山林,沒想到中間聽到了幾聲悶雷,沒過半柱香的工夫,豆大的雨點就劈裏啪啦地往人身上砸。腳下的路變得十分難走,哪個要是不小心,一準踩進爛泥裏滑個跟頭。

眼瞅著天就全黑了,這要是黑燈瞎火地再往裏走,指不定出啥岔子,山裏的路一旦澆上雨,就算是大白天也不好走。

領頭的中年男人看了眼身後的馬車,十分焦慮,車上拉的都是易碎的瓷器。

“二哥,這雨咋看也不像能停的樣兒,趕緊找地方落腳吧。”

白二哥人抹了把臉上的雨水,“說的輕巧,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咱上哪去落腳。”

“早說不能這個時候進山了,還不如沒下雨那會兒就退出去,明天一早雨停了再走,時間充沛,人也犯不著遭這罪。”

隊伍裏七嘴八舌,各說各的,配合著陰雨天氣抱怨連連。

白二哥揮揮手,“好了好了,都不許抱怨,留著體力看好馬車,瓷器易碎,多加注意點。四小你幹啥呢?”

“二哥你快看!”年齡最小的突然竄到最前邊。

幾個人全部看向年輕人指的地方,斜坡上麵不遠處隱隱約約露出灰突突的柱子,顯然不是樹幹,茂密的枝葉把它擋的嚴實,隻能看個輪廓。

“那是什麼?”

“像個房子。”

“這山裏還住人?”

“別說了,過去看看就知道了。四小和徐子前麵牽馬,剩下的人跟我上後邊推車,等會兒雨再大點這條坡路更不好走。”白二哥指揮的井然有序,幾個人不再說話都賣力苦幹,盼著趕緊過去看看那邊是不是有戶人家。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馬車推上去,前邊的房子更明顯了。一行人加緊腳力,全盼著過去能休息。

“不對啊,那不像住家的。”走在最前麵的徐子定睛仔細看,回手拉緊栓車的繩子。

“再走近點看看,說不定是早前獵戶留下的,估計現在搬走了。”

作為商隊核心的白二哥沒再說話。

他們走到那發現原來是個破廟,白二哥指揮著先把貨搬進去,幾個人手腳麻利,一會工夫就把活做完了。

廟裏很簡陋,就是個青灰土房,裏麵有些樹枝亂七八糟地堆著,不像人為的,應該是刮風的時候帶進來的。

“這是個土地廟吧。”徐子掏出煙袋鍋,淋了雨怎麼折騰也不冒煙。

白二哥看了看正對門的兩尊泥像,已經破舊不堪,“這是狐仙廟。”然後四處走了一圈仔細看看。

回過頭來的時候,隻見徐子已經在泥像前麵拜上了,嘴裏念念有詞,“狐三太爺,狐三太奶,我們老少爺們都是正經商人,得便在您府上借個宿,您保佑這雨快點停,讓我們順順當當把貨運回去。我們來的匆忙沒帶香火,要不我擱這兒給您老叩個頭吧。”

旁邊的四小咯咯直樂,這徐哥也太好玩了。

白二哥皺了皺眉,“徐子你別在那瞎嘀咕,趕緊過來生火,我去那邊看看貨。”

徐子向來說話算話,撲通一聲給泥像叩了個響頭,惹的四小笑的隻喊肚子疼。

白二哥平時就煩他們瞎折騰些沒用的事兒,但此時他最關心的是貨物,沒空管他們。

磨嘰了半天,徐子終於在正中央用樹枝把火生起來,廟裏一下亮堂了許多。

其他幾個兄弟也有樣學樣找了樹枝,隔兩三步距離就點上一堆火,把濕衣服脫下來烤。白二哥趕緊怒喝,“點那麼多火堆幹什麼!長沒長腦子,你們想把這裏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