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考政治簡析題解法淺析(1 / 2)

高考政治簡析題解法淺析

考試研究

作者:劉春苗

自2008年開始,江蘇省高考政治學科采用了簡析題這種新題型,可經過幾年實踐,簡析題的得分率並不高。這是因為不少老師和同學對這種題型研究得不透,甚至有人認為,簡析題和簡答題一樣,背得熟就能答得好。自2008年以來,江蘇高考政治試題對簡析題的答題要求是:“請運用所學知識對所提問題進行簡明扼要的分析和說明。”這個要求其實就是《考試說明》的“考核目標與要求”:獲取和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事物、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索問題。這個要求比簡答題的要求高得多,死記硬背是不行的。那麼,如何解答簡析題呢?怎樣降低簡析題的失分率呢?筆者認為,關鍵是要做到認真審題和規範答題。

筆者以2013年江蘇高考政治試題第34題(簡稱例題)為例談談怎樣認真審題和怎樣規範答題。

例題:城鎮化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中國。今天,中國的城鎮人口已經超過了農村人口,“農耕社會,鄉土中國”逐漸轉變為“工業社會,城市中國”。城鎮化加快了中國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一個全新的城市文明時代似乎正在悄然到來。

在城鎮化的浪潮中,大批村莊被合並,許多富有特色的傳統村落不斷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繪的那種“一片冬麥,一片高粱,十裏荷塘,十裏果香”的田園景象日益不再。有人傷感地說:“不要問我從哪裏來,因為我已經沒有故鄉。”

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為什麼有人會對鄉村的衰落感到惋惜。(6分)

(2)運用矛盾基本屬性的知識,說明如何認識城鎮化進程中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的關係。(6分)

一、認真審題

審題要做到“三審”:審問題、審材料、審分值。

1.審問題

審問題時要注意“三看”:

一看怎麼問,是問“是什麼”還是“為什麼”、“怎麼辦”、“怎麼看”等,是問原因還是結果,問措施還是問看法,防止答非所問。例題的第一問是問“為什麼”,第二問是問“怎麼看”。

二看有幾問,這條題目裏麵有幾問,每一問裏麵有沒有分成小問題。例題共有兩問。搞清楚有幾問,最好能用筆把這些問題圈出來,防止答題遺漏,做到心中有數。

三看有無限製性條件,找出限製性條件可以知道題目命題所考查的知識範圍,防止“撒大網”和生搬硬套。要看清楚題目是要求用經濟學知識回答,還是要求用政治生活知識、文化生活知識或哲學知識回答,哲學知識包括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唯物史觀四個部分。如例題第一問限製性條件是“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要牢牢鎖定“文化生活”組織答案,第二問限製性條件是“運用矛盾基本屬性的知識”,這就要求調動和運用矛盾的鬥爭性和統一性及其關係知識答題。知道了限製性條件就防止了答題離題萬裏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