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落魄道士禦使小劍在大鼎中布置引導陣法的時候,旁邊的‘有來有去’和尚也雙手合十,開始念誦起聽不懂的梵文佛經,一聲聲佛經從小到大,最終整個秦皇墓大坑都在回蕩著浩然之音,佛聲灌耳,感染力極強,若是一凡人聽了這經綸,怕是二話不說就要剃度出家。
和尚這時候念經,顯然不是為了度化什麼,而是為了給落魄道士護法。
所謂護法,一指寮鎮,二指助陣。
寮鎮就是為了防止外物打擾、天機變換,助陣則是以佛經之音籠罩那黝黑大鼎散發的霧氣,隨著一聲聲佛經的沉悶增大,石門外纏繞的霧氣也越來越染上金光寸縷。
我瞧不出這大鼎散發的霧氣究竟有什麼作用,但直覺告訴我,那玩意不好對付,若是被纏上了,恐怕可比那什麼橫跨空間產生的虛空絲線還要危險得多。
“破!”
突然間落魄道士吼了一嗓子,雙手掐法訣,口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從懷中掏出一把銅錢與三枚玄木令簽,一同扔進這大鼎中,淡金色的煙霧波濤了一下,便又染上了兩三種雜色,透露著玄妙氣息。
不過話說回來,我在旁邊怎麼看怎麼感覺別扭,人家尋常道士做法都是開壇祭神,符篆滿天飛,落魄道士卻除了口訣像是在做法之外,扔東西的模樣簡直就像是在燉菜。
縱然有些奇怪,但世間之大無奇不有,落魄道士這家夥能修到地仙境界想來也是個奇人,跟尋常道士自然不能同語,這大鼎的古怪遠比先前那三股小劍多得多,隨著落魄道士不斷扔進去各式各樣的法器與道具,大鼎不光沒有增大,反倒是不停在縮小。
難不成是打算考這樣一口鼎來釋放龍脈?
正當我納悶時,卻又見一旁為落魄道士護法的‘有來有去’和尚睜開了雙眼,耳邊浩蕩的佛經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靜空明,這和尚念了一句阿彌陀佛,便翻手掏出了一串紫檀念珠,足有一十八枚,每一枚念珠上刻著佛陀麵孔,皆蘊含著濃鬱慈悲之力。
“去吧。”
‘有來有去’和尚低聲一句,將手中這串紫檀念珠毫不猶豫扔向了黝黑大鼎,但卻並不是扔進鼎口的,而是正正砸在大鼎身上,十八枚念珠如脆生生的玻璃般炸裂,佛光四溢,將大鼎籠罩。
這佛光刺眼無比,但卻並沒有殺傷力,站在不遠處的我僅僅是微眯眼睛,便輕易看見了佛光中心的那巨鼎……不,已經不能稱之為巨鼎了,這黝黑大鼎在無數次凝練後,被佛光這般一照,竟是從原本的三米多高縮到了不過人頭大小。
讓我目光瞪圓的是,以我的視力,能清晰看見那大鼎上黝黑盡褪後顯露的紋理,原來此鼎乃是一青銅三足鼎,上麵銘刻著的,竟是綿延的秦嶺龍脈!分明是刻在青銅鼎上的紋理,卻栩栩如生,比地圖還要真切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