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望向台(2 / 2)

“為何……”

孟婆淒苦的老臉上終於露出了別的表情,隻見她一臉驚訝的盯著我看,良久後,方才放下手中破碗,歎了口氣道:“原來如此麼?你走吧,此地確實不是你該來的地方。”

完全不清楚發生了什麼的我,隻知道自己是真真正正從鬼門關走了一遭,也顧不得去問孟婆湯為何會對我無效,撒開丫子就朝黃泉路狂奔而去。

跑著跑著,我扭頭看了眼,發現孟婆沒追上來後,方才安心呼了口氣。

為何我喝了孟婆湯卻不會忘卻記憶呢?我對此雖然疑惑,卻沒有多想,將一切都歸功於自身特殊的體製上了,鬼婆子說我是半靈之體、邪麵大佛則說是萬仙之體,聽名字就有夠高大上,能抵禦孟婆湯,在種種玄妙中倒也不算太令人驚奇的。

“說起來,孟婆也不知是不知曉我從三生石偷了枚小的出來,還是她壓根懶得管三生石之事啊?”

我心裏暗暗泛著嘀咕,不過事情順利比什麼都強,也沒必要在乎這些細節。

心中一邊思索,我一邊漂浮著遠離了忘川河與彼岸花海,來到寬闊昏暗的望鄉台前,思索一下,停下步伐,走上前去。

反正現在孟婆也拿我沒轍了,我不體驗一把望鄉台豈不是很虧?

飄到廣闊的望鄉台之上,先前離得遠我還沒瞧清楚,離近了我才看見左側書寫著三個赤紅大字‘望鄉台’,頗為氣派,字裏行間又透露著一種難言的淒苦與哀愁。

有關望鄉台的傳言有很多,最為廣泛的一種,無疑就是判官包拯立台的典故了。

據說,包拯最初是出任的是第一殿閻羅王,因為地獄第一殿是距離陽間最近的地獄建築,又因進入第一殿時各路鬼魂尚沒有飲孟婆湯,鬼魂們對陽間的生活和親人們還存有眷戀之心,因而常常有鬼魂登上陰間的名山,企圖再回望一下陽間的情景,但他們卻無法望見。

在這種思親欲見卻不得相見的煎熬中,不少的鬼魂都在深夜暗自啼哭,聲音悲慘,催人淚下。作為第一殿閻羅天子的包拯心地善良,大慈大悲,聽聞此事,動了惻隱之心,命鬼差建築了望鄉台,並將其遷至忘川河旁邊,允準陰曹亡魂遙望自己生時的家鄉與親人。

因此,望鄉台又稱“思鄉嶺”,成為了陰間鬼魂遙望陽間的窗口和活人與死人聯絡感情的聖地。後來,因為包拯過於慈悲,而且憐憫屈死,執掌第一殿之時,多次放鬼魂還陽伸雪,被降調至第五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

此傳言也不知是真是假,還有人說,這望鄉台是南無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體恤眾生而設立,也有人說,這望鄉台是判官鍾馗提議修立……

總之,眾說紛紜,百口不一,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地區也流傳著不同的傳言。

唯一的共同點,便是這望鄉台確確實實存在於忘川河邊,為數以億萬計的魂魄,送上黃泉路內最後的一絲慰藉思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