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男女差異大吐槽,怎麼給他一份“走心”的愛(1 / 3)

男女差異大吐槽,怎麼給他一份“走心”的愛

特別關注

作者:本刊編輯部

婚姻中的男女差異讓很多小夫妻誤會對方的所作所為,常滿腹小牢騷,讓我們來聽聽這些妻子和丈夫怎麼說。

男人追求“大”,女人在意“小”

主控:

那些為家事煩惱的“絕望主婦”們

粉紅兔子:為什麼每次旅行我都要負責攻略,他隻負責玩?

每年兩次的自助遊計劃,說複雜也談不上,卻真心是個費時間費精力的事兒,不說追求完美吧,總得對得起這來之不易的假期啊。以前,老公倒也自告奮勇地做過兩次,可那攻略的質量實在不敢恭維,顯然是沒用心!說他兩句,他反倒給我撂了挑子,“幹嗎用你的標準來衡量我,白費我那麼多腦細胞,還得被你埋怨,以後我都不管了。”不懂他幹嗎發那麼大的脾氣,什麼事情不都是熟能生巧嗎?他就不能在這件事情上用用心嗎?

小雨晨:男人就會裝酷,表揚我一下怎麼了?

當年,我意外懷上雙胞胎,辭掉了世界500強的好工作,心甘情願地做了一名家庭主婦。要知道,打理家務、做飯、照顧孩子,全天候365天無假無薪,這工作可絕不輕鬆。老公倒是對我很好,唯有一點,他從來不會甜言蜜語。有一次,他出國期間孩子和婆婆先後生病,忙得我四腳朝天,他回來竟然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我氣不過,跟他抱怨,“人家老公嘴都可甜了,你就不能表揚我兩句嗎?”老公卻不以為然,“你是幼兒園小朋友啊,還得讓人表揚,再說了,咱倆之間還需要那麼客套嗎?”

蓉蓉:女人就該是“大內總管”,家裏的事兒都不能指望他嗎?

他對工作很上心,是單位的重點培養對象,每天回家都在書房裏忙活。男人奮鬥事業我不反對,可也不能不顧家吧。更換家電、找小時工、為雙方父母準備禮物,不管你跟他商量什麼事兒,他都是一臉茫然,拿不出個方案來,還總說:“老婆,這些事一向是你做主,我也不知道啊。”那磨唧的樣子跟工作時的麻利兒可是截然相反。哎,本來是好心為他分擔,卻成了我大包大攬一個人張羅了。

專家有話說:

表麵上是女人抱怨男人對家庭事務不上心,其實本質上不得不說,是因為對於“為家庭做貢獻”的理解,兩性間確實存在著不小的差異。男人認為,貸款買房、升職加薪這樣的“大事”才是我對這個家的巨大貢獻;而女人眼中卻事無大小,你給家裏買車和我哄孩子睡覺的意義是同等的。所以,男人常常不能理解,為什麼我承擔了旅遊費用,妻子還要因為做攻略的事情斤斤計較;為什麼我在外麵努力打拚,她還因為缺少一句不實用的“誇獎”而生氣?隻注重“大”而忽略“小”的認知,讓男人們錯誤地認為隻有努力工作才能帶給家人幸福感,甚至他們總想挖空心思送給妻子一份大驚喜,卻忽略了細枝末節上的嗬護往往對女人更為重要。另一個兩性間的差異也時常讓丈夫們感到“無奈”和“不被理解”,男人和女人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計分係統”:男人覺得自己上交了三倍於妻子的薪水,就該在家庭貢獻積分榜上獲得30分,所以他們心安理得地享受妻子的照顧;可女人不是這樣計算的,一件事情隻能積1分,不同的貢獻和付出才能累計分數。

了解了這些差異,或許我們就能找到正確的做法:既然擁抱、讚美、陪伴這些不實用的“小事”能獲得妻子如此高的認可,那丈夫們何不多做嚐試?同樣,既然丈夫在家庭貢獻積分榜上的分數如此落後,那妻子們何不停下來休息片刻,將更多的心思用在向伴侶尋求支持的技巧上?一個比較明智的做法是,女人為自己畫出一條明確的底線,在底線之上的範圍內,你可以無休止地、毫無怨言地付出。如果越過了界線,就要強迫自己停下來尋求支持和幫助,否則你的“炫耀”和“比較”隻會把男人越推越遠。

男人爭的是控製權,女人要的是參與感

主控:

那些因錢生隙的癡男怨女們

偉峰:再見,我的工資卡!男人的日子就該這麼悲催嗎?

媳婦、老媽外加丈母娘,一致要求我把錢交給媳婦打理。好吧,誰讓人家是會計呢,我哪敢不從。可是,一到月底,老婆就追著我對賬單,“信用卡的開銷怎麼這麼多?咱們不是想買車嗎?得開源節流啊,讓你記賬你又不肯,快來跟我對賬!”一聽這話我就頭大,大男人誰記賬啊,再說我又不是她們單位的資產,不用那麼嚴苛吧!

洋洋:咱家你是經濟大支柱,但我的小錢我就不能說了算嗎?

老公的收入比我高很多,家裏的各種開銷都是他花錢,我的工資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零花錢。我從不幹涉他怎麼花錢,可他卻特別愛管著我,“又買衣服啊,你衣服多得櫃子裏都放不下了”“你辦這個瑜伽卡能堅持嗎?又被銷售忽悠的吧”“那些美容項目安全嗎?你先調查調查再買吧”……他總是這樣,每件事都要管我,弄得我都不敢花錢了。

妮妮:豪邁花錢就表示你愛我嗎?

老公花錢一向大手大腳,高舉“不會花錢就不會掙錢”的口號我行我素。每年我的生日和結婚紀念日,他都會送我一件首飾,而且多是價格不菲,這讓閨蜜很是羨慕。可我卻越來越不開心,這些首飾就好像他的籌碼,對他而言,給我花錢就是愛我的表達和地位的象征,卻不知道也不在意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金錢和物質的堆砌,好像把我們隔得越來越遠……

專家有話說:

經濟問題,家裏的大事。對女人來說,自己掙錢、經濟獨立的意義是想花多少花多少,想買什麼買什麼。但對男人來說,他們更在乎的是經濟大權是不是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盡管目標當前、男人仍會拒絕老婆提出的“記賬”要求;他們會按照自己的理解,製止老婆做那些看起來無益於家庭經濟建設的事兒;他們會按照自己理想的模樣為老婆添金置銀,卻不問對方的感受……男人們這些“自我”的行為常會令女人沮喪。其實,女人們誤解的一點是,男人並不是有意和妻子作對,而是要確保自己牢牢掌握著經濟大權。男人害怕妻子以“愛”的名義改造自己,“你這筆開銷不太合理”“以後你別擅做主張買東西”,這些話,在他們聽來就像一種侮辱,所以,他們不敢和妻子分享經濟大權。

麵對經濟分歧最有效的辦法是,女人以一種“求助者”的姿態邀請對方一起解決家庭經濟問題:“老公,咱們打算年底買車,但是半年隻攢了3萬塊,你有什麼建議嗎?”“老公,你覺得咱們倆一個月花多少零花錢比較合適?”當男人聽到女人這樣陳述問題時,他們會感受到女人的善意和寬容,自然可以放下防衛,和愛妻“共商大計”。要知道,男人一旦感覺到他才是問題的最終解決者,而不是女人眼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時,他一定會心甘情願地為你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