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至如今!(1 / 3)

第一卷逍遙穀

第一章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至如今!

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因曾曆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中華少年》一書也

但書中所記何事何人?自又雲:“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師父兄弟,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哉?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談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閨閣中本自曆曆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並使其泯滅也.雖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繩床,其晨夕風露,階柳庭花,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複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不亦宜乎?"

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細按則深有趣味.待在下將此來曆注明,方使閱者了然不惑.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隻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隻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煆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歎,日夜悲號慚愧。

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道一俠遠遠而來,生得骨骼不凡,豐神迥異,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坐於石邊高談快論.先是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俠道說道:“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性卻稍通,況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裏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這石凡心已熾,那裏聽得進這話去,乃複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強製,乃歎道:“此亦靜極慫級*,無中生有之數也.既如此,我們便攜你去受享受享,隻是到不得意時,切莫後悔。”石道:“自然,自然。”那俠又道:“若說你性靈,卻又如此質蠢,並更無奇貴之處.如此也隻好踮腳而已.也罷,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終之日,複還本質,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頭聽了,感謝不盡.那俠便念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那俠托於掌上,笑道:“形體倒也是個寶物了!還隻沒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鐫上數字,使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後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石頭聽了,喜不能禁,同那道人飄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後來,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夢幻道人訪道求仙,忽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曆曆.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曆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後麵又有一首偈雲: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詩後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曆的一段陳跡故事.其中兄弟情義,以及文化傳說倒還全備,或可適趣解悶,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

山藥鎮吉祥則題曰《逍遙穀》,後因門神於吉祥閣中披閱十三載,增刪七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中華魂》.並題一絕雲: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出則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書雲:

傳說,有一天天空一聲巨響。。在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一時間狂風大作、飛沙滿天。。。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娘娘,於大荒山無稽崖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餘塊。。。補天。奈何頑石可以補天卻不大牢固、為了百姓得以繁衍生息,娘娘以身化石、補天裂。。。天空從此安靜。。。人們見女媧補天,一片哀嚎、興建女媧廟,日夜供奉。女媧娘娘,是中國曆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這就是女媧補天的故事。。。

據《拾遺記》記載,一天,一隻周身通紅的鳥兒,銜著一棵五彩九穗穀,飛在天空,掠過神農氏的頭頂時,九穗穀掉在地上,神農氏見了,拾起來埋在了土壤裏,後來竟長成一片。他把穀穗在手裏揉搓後放在嘴裏,感到很好吃。於是他教人確倒樹木,割掉野草,用斧頭、鋤頭、耒耜等生產工具,開墾土地,種起了穀子。

神農氏從這裏得到啟發:穀子可年年種植,源源不斷,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實選為人用,多多種植,大家的吃飯問題不就是解決了嗎?那時,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草藥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誰也分不清。神農氏就一樣一樣的嚐,一樣一樣的試種,最後從中篩選出的稻、黍、稷、麥、菽五穀,所以後人尊他為“五穀爺”、“農皇爺”。

後人為了紀念神農氏嚐百草、種五穀的偉大功績,在這高台上修建了廟宇。傳說神農氏生於農曆正月初五,所以每年的正月初五到正月二十便形成了祭祀,祈求五穀豐登。

神農氏的另一偉大功績就是創始了中國醫藥和醫術。他遍嚐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傳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體除四肢和腦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內髒清晰可見。神農氏嚐盡百草,隻要藥草是有毒的,服下後他的內髒就會呈現黑色,因此什麼藥草對於人體哪一個部位有影響就可以輕易地知道了。神農氏撰寫了人類最早的著作《本草》、三皇五帝之後,這裏的人們始稱炎黃子孫。。。

時間進入秦朝。。。

史家推論史事,首推三皇五帝。其實三皇五帝的本身,並未嚐自稱為皇,自稱為帝,後人因他首出禦宇,創造文明,把一個渾渾沌沌的世界,化成了雍雍肅肅的國家,真是皇猷丕顯,帝德無垠,所以格外推崇,因把皇字帝字的徽號,加將上去。是意未經人道,一經揭破,恰有至理。到了夏商周三朝,若大禹,若成湯,若周文武,統是有道明君,他卻恐未及古人,不敢稱皇道帝,但降號為王罷了。及東周已衰,西秦崛起,暴如嬴政,憑借了祖宗遺業,招攬關隴間數十百萬壯丁,橫行海內,蠶食鯨吞,今日滅這國,明日滅那國,好容易把九州版圖,一古腦兒聚為己有,便自以為震古鑠今,無人可及,遂將三皇的皇字,五帝的帝字,合成了一個名詞,叫做皇帝。

自從嬴政得國,專務君權,待遇百姓,好似牛馬犬豕一般,凡所有督責抑勒的命令,嚴酷殘暴的刑罰,無一不作,無一不行,也以為生殺予奪,惟我所為,百姓自然帖伏,不敢再逞,從此皇帝的位置,牢固不破,好教那子子孫孫,千代萬代的遺傳下去。那知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本身幸得速死,不致隕首,才及一傳,宮廷裏麵,就鬧得一塌糊塗,戍卒叫,函穀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於是楚漢逐鹿,劉項爭雄。項羽力能扛鼎,叱吒萬夫,卻是個空前絕後的壯士,無如有勇無謀,以暴易暴,反讓那泗上亭長,出人頭地,用了好幾個策士謀臣,武夫猛將,終將項霸王除去,安安穩穩的得了中原。史官說他豁達大度,確非凡夫,而且入關約法,盡除苛禁,能得百姓歡心,所以掃秦滅項,五年大成。

但小子追溯漢家事跡,多半沿襲秦製,並沒有一番大改革的事業。蕭何原是刀筆吏,叔孫通又是綿蕞生,綿蕞係表位標準,綿是置設綿索,蕞是植茅地上,為肄習典禮之處,使知尊卑次序。所見所聞,無非是前秦故事,曉得甚麼體國經野的宏規,因此佐漢立法,仍舊是換湯不換藥的手段,厲行專製政體,尊君抑民。漢高祖嚐沾沾自喜,謂吾今日乃知皇帝之貴。照此看來,秦漢二代,規模大略相同,不過嚴刑峻法,算比暴秦差了一層。史官或鋪張揚厲,極端稱許,其實多是浮詞諛頌,未足盡信呢。漢高一歿,呂後專權,險些兒覆滅劉氏,要繼續那亡秦的後塵。這便是貽謀未善。幸虧還有一二社稷臣,撥亂反正,才得保全劉家基業。孝文入嗣,卻是個守成令主,允恭玄默,守儉持盈,寬刑律,獎農事,府藏充實,囹圄空虛,漢家元氣,實是孝文一代,休養成功。景帝遵業,略帶刻薄,用兵七國,未免勞民,但尚是萬不得已的舉動,未可譏他黷武,此外還有乃父遺風,不忘恭儉。周雲成康,漢言文景,兩相比例,頗若同揆。漢武帝劉徹,北伐匈奴,這是中華民族的第一次輝煌時刻!!!

誰知秦亡不由胡亥,實自始皇;漢亡不在孝平,實始武帝。文景二主四十餘年積蓄,被漢武一生蕩盡,從此海內虛耗,民生困敝。昭宣二朝,尚能與民更始,勵精圖治,勉強維持過去。傳到元成時代,弘恭石顯,幾類趙高,杜欽穀永,酷似李斯,外戚王氏,遂得乘隙入朝,把持國柄。哀平昏庸,漢祚潛移。不文不武的王莽,佯作謙恭,愚弄士民,朝野稱安漢公功德,多至八千人,雖由王莽善能運動,得此無謂的標榜,但也由漢武以來,人心漸貳,不願歸漢,遂為那逆莽所紿,平白地將漢室江山,篡奪了去。推究禍根,不能不歸咎漢武。

時間進入唐朝。。。

話說唐朝開國的始祖,姓李名淵,字叔德,係隴西成紀人氏,為西涼武昭王李暠七世孫。東晉時暠據秦涼,自稱為王,傳子李歆,為北涼所滅。歆生重耳,重耳生熙,熙生天錫,天錫生虎。虎仕西魏有功,賜姓大野氏,官至太尉。嗣與李弼等八人,佐周伐魏,號為八柱國,歿封唐國公。子闥仕隋,襲封唐公。闥妻獨孤氏,與隋文帝的獨孤皇後,是同胞姊妹,因此文帝與闥,名為君臣,實關姻亞。闥生子淵,體具三乳,日角龍庭,文帝嚐稱為不凡子,格外垂愛,獨孤姊妹俱貴,且各產皇帝,確是難得。命複姓李。闥歿,令淵襲爵,曆授譙隴二州刺史。煬帝嗣位,升任太守,又召為殿前少監衛尉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