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城市長”的背後追問
專欄
作者:潘洪其
· 官員貪腐自然可恨,官員濫用權力勞民傷財胡亂折騰,其造成的損失和危害更令人痛心。“拆城市長”季建業落馬之後,未竟之問值得深思。
不少貪官以貪汙受賄的名義被查處,從法律上講沒有問題,然而,他們在任職期間擅權專斷、黨同伐異、背離法治、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理當以濫用職權、瀆職犯罪的名義追究其刑事責任,現實中,這些問題卻往往被他們的貪腐罪名掩蓋了。
10月17日上午7點55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掛出公告:“江蘇省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季建業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季建業,江蘇蘇州張家港人,1975年參加工作,曆任蘇州日報社副總編、昆山市委書記、揚州市市長,被調查前在南京市履職市委副書記、市長。
季建業是“十八大”之後落馬的第十名副部(省)級以上幹部,而其“出事”前最後一次在媒體露麵,則是10月14日下午,南京市委召開“兩深化九整治”整改行動部署會,市委書記楊衛澤主持會議,季建業等多名市領導出席會議。
季建業被調查或與其在南京大拆大建有關,而早在一年前,互聯網上便已有“季建業博士論文造假”、“季建業從揚州拆到南京,從雨汙分流和保障房上賺了多少錢”等傳聞。
對像季建業這樣級別的高官,紀檢部門宣布予以“雙規”並對外發布消息,說明紀檢部門已經掌握了其涉嫌貪腐的確鑿證據,調查結束後將其移交司法機關,由司法機關依法進行審判,將是可以預見的結果。
據報道,中央和江蘇省兩級紀檢部門的消息源透露,季建業目前被調查的方向,除個人經濟貪腐問題、多個受到舉報的市政工程外,還直接與當地著名企業有關。季建業在揚州、南京主導的一係列大拆大建項目,表麵上看是為了推動城市建設、舊城改造和商業開發,有的還可能是保障房建設等民生工程。這類政府主導工程原本沒什麼不對,放在其他城市也可能是正常的建設項目,但在季建業一手主導下,它們變成了一台台威力無比的“城市挖掘機”,從拍板決策、立項上馬、拆遷征地到開工建設暢行無阻,有的工程即便引起輿論強烈反彈,仍然強力推進照幹不誤。如果隻是做到這個程度,人們或許會認為季建業是一個有個性、敢碰硬、作風強悍、行事果斷的官員,但季建業作為“拆城市長”,卻有自己的小算盤。
官員貪腐自然可恨,官員濫用權力勞民傷財胡亂折騰,其造成的損失和危害更令人痛心。“拆城市長”季建業落馬之後,未竟之問值得深思。
季建業落馬說明,中國當前的反腐風暴不是作秀,而且整個官員群體都相信了中央遏製腐敗的堅定決心,相信了國家在動真格的。老百姓也相信了“老虎蒼蠅一起打”是真的,治理腐敗已成中國上下高度共識,反腐倡廉已無回頭路走。
這是令人鼓舞的進展。雖然十八大之後高官落馬的頻率達到最高,腐敗問題進一步向公眾“露了底”,但反腐敗的高壓態勢被普遍認為已經形成,貪腐被抓的概率空前提高,貪官所受到的精神壓力前所未有。這一切為反腐倡廉形成曆史性轉折構築了條件。
隻要腐敗能得到真正抑製,眼下抓貪官積累的負麵輿論效應終將逐漸消散。因此當前的尖銳輿論隻是反腐敗過程的階段性代價。相反如果對腐敗問題掩著蓋著,一定有相應的民怨同時潛伏著,而且實際腐敗有多嚴重,有待爆發的民怨就有多激烈。後者是絕對躲不過去的。
堅定不移反腐敗,以短痛避免長痛或劇痛,這是中國政治建設的必由之路。中國致力於建立官員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長效機製,前兩條都需長期耕耘,其中讓官員“不能腐”還需配以大量改革措施。唯讓官員“不敢腐”是有可能在短期內通過鐵腕肅貪快速見效的,而且它是促全局轉折的一個關鍵性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