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永遠
卷首語
作者:龔泓銘
10月15日是習仲勳同誌誕辰100周年,六集文獻紀錄片《習仲勳》從10月14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紀錄片通過聚焦習仲勳各個階段精彩的人生片段,全麵展現這位老一輩革命家和政治家在長達七十六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無私無畏的崇高品格,深刻詮釋這一“社會主義的公仆”的本質內涵。
觀看紀錄片,讓我們看到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形象,以及一個社會主義公仆無私奉獻的可貴品質。如今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國人民快步奔小康之際,我們更應學習習仲勳同誌這種公仆精神,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製度自信,堅守新聞理念,不斷創新報道思路,於走轉改中彙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習仲勳是中國革命史上一位很有影響的革命家,習仲勳的功績在毛澤東看來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毛澤東曾五次高度評價習仲勳。
1943年1月,毛澤東親筆為他書寫“黨的利益在第一位”題詞,予以表彰。這是毛澤東第一次高度評價習仲勳。
毛澤東第二次評價習仲勳是在1945年,讚其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
毛澤東第三次評價習仲勳,是習仲勳當了西北局書記之後。讚其“已爐火純青”。
毛澤東第四次評價習仲勳,是他即將赴任中宣部部長之時,毛澤東向有關人士這樣介紹習仲勳:“他是一個活的馬克思主義者”。
毛澤東第五次評價習仲勳是在1952年,讚揚他“比諸葛亮還厲害”。當時習仲勳很好地處理了一場民族糾紛事件,穩定了西北地區政治形勢,使各民族重歸於好,和睦如初。
習仲勳心裏始終裝著群眾。在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無論是身處西北大地還是茫茫嶺南,無論是身為縣委書記還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習仲勳都對群眾赤誠相待。習仲勳生性耿直,他不唯上、不唯書,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都始終堅持深入一線開展工作,注重訪民意、聽民聲,著力解難題、惠民生。組織合作社、開設集市,以及質疑“興無滅資”等等,都是習仲勳求真精神和務實作風的體現。
對我們新聞工作者而言,更應該學習習仲勳用群眾觀指導辦刊工作的這一思想。1951年3月,時任中共西北局書記的習仲勳在西北區報紙工作會議上指出:報紙工作和新聞工作,目前存在的共同缺點,主要是群眾性不夠,所以,完全有必要增強報紙的群眾性。他還提出了“新聞工作就是群眾工作,新聞工作者就是群眾工作者”的科學論斷。具體而言,就是:編輯人員要輪流到群眾中去,記者要經常到群眾中去;在某些農村、工廠、學校中多聯係,多了解,多熟悉;到處都要交幾個知心朋友,特別是要同工人、農民多交朋友……這些辦報思想,對今天的新聞工作仍有十分重要的啟發意義。
作為新時期的新聞工作者,我們要從習老的人格風範中獲得榜樣力量,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在文化體製改革大潮中推動新聞傳播事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