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登峰造極(六)(1 / 2)

第160章跨過山門,也就是從人世凡塵跨入佛門淨土,這便是“仙俗之界”,門內設放生池,清澈的九曲水源自寺後“古洞韻泉”。池上築金水橋,山溪越橋,流沫怒飛,近者沾袖濕襟。

過橋即為二楹的元帝殿,殿右為三元祠,左為七賢祠,祠內牆壁嵌有宋書法家米芾草書“且看山齋”等唐寧明清的八件碑刻,字體遒勁。

三楹右為文昌祠,中為觀音閣,左為讀書鬆桂林。四楹為大雄寶殿,內列三寶佛像及十八羅漢,雕工細膩,神態*真。寺後有一洞,內有滲自鍾乳石縫中的甘甜山泉,此為“古洞韻泉”,寺中曆來食用水皆取自此泉。

北山古寺集佛、道、儒於一體,曆經400餘年香火不斷,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求神拜佛徐曉帆沒什麼興趣,徐曉帆帶著張冰冰跟隨帶團的導遊小姐一起去了“韓文公讀書台”。

韓文公讀書台又名“遠覽亭”,“書台夜靜”,為“陽山十景”之一,坐落在賢令山之西南,相傳韓愈閑假時常在此讀書,因而後人建亭紀念。

讀書台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五年,為磚磚木合構之四角亭,上世紀六十年代陽山縣人民政府再次重修,亭內矗立明弘漢十二年鐫刻的韓文公半身線條像,亭外石壁上,有韓文公《遠覽》詩:“所樂非吾獨,人人共此情,往來三伏裏,試酌一泓清。”

另有明清時代詩刻數十處,均為曆代名賢達士緬懷韓文公之傑作。亭前30餘米處的石峰上,有韓文公楷體手書“千岩表”三個大字,另有兩行小字:“萬石之中,巍然雄尊。與歲寒君,心契無言。”

在石峰近處,還有清朝蕭炳坤草書“一筆虎”石刻,“虎”字剛勁有力,如虎神威。置身於此,憑古懷今之情油然而生,追憶前賢,朗朗書聲猶在山中回蕩,不絕於耳。

張冰冰和徐曉帆兩人最後還是來到了觀音寺。觀音寺在兩峰挾持之中,雖香客遊人川流不息,也難掩其古樸幽靜之氣。張冰冰買了香燭,見佛便拜。

徐曉帆沒有拜佛的習慣,見張冰冰這麼虔誠,也認真地朝拜起來。說也奇怪,態度認真了,意念專一了,再去跪拜和祈禱,心裏一下子平和了許多,有股東西滋生了起來,讓他感覺很安寧。

張冰冰帶著徐曉帆一塊求簽。張冰冰說求簽時一定要專心,不能胡思亂想,要念著佛,這樣有點小磨難,也能化險為夷。

徐曉帆與張冰冰在觀音寺流連了許久,見天色漸晚,才依依不舍地從幽長的山穀中走出來。

吃了晚飯,回到旅館,已是九點多了。張冰冰說明早我們就要回去了,今天過得好快。

徐曉帆說今天天過得很快樂,是我到通山來以後最快樂的一天,也是我長這麼大最快樂的一天,謝謝你,冰冰。

張冰冰笑著說,快樂總是短暫的。要想永遠快樂,作為一個男人,必須懂得奮鬥和負責。

徐曉帆不想說這些沉重的話題,他覺得有些沉重的東西隻能默默承受,靠身體與內心去慢慢地消磨它們,說出來隻能放大這種沉重感。

在前世,徐曉帆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關於對愛情的真諦的詮釋,大致可以概括為“心有靈犀一點通”,不用語言便可以相互讀懂對方。

愛情是沒有時間的限製的,也許會天長地久,也許不會,這並不意味著不是真愛,因為真愛也可能是瞬間發生的事情。兩個人在一起,看到對方,心中就會發自內心的笑,或許就已經找到了愛的真諦。時間隻會告訴人們,兩人之間的愛情會怎樣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