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歲月還是“步步為贏”
媒體聚焦
作者:李念覺
國慶節過後,2014屆畢業生開始陸續穿梭於各種招聘會,這幾天到處忙著跑招聘會的大學生小李卻深感無奈,"大學四年,幾乎天天白天睡覺,晚上打遊戲,很少鑽研學業,現在遇到就業問題,真的不知道從何下手。從事本專業,不喜歡;轉行,又不知道自己喜歡幹什麼"小李對自己大學生活的遺憾溢於言表:"之前看似在學校天天瀟灑,但現在快畢業了,拿什麼去跟名牌大學的學霸拚?天天晃悠招聘現場,真是急人啊。"在招聘會現場,不少畢業生表示,大學四年無所事事,招聘時就隻能說"幹什麼都行!"
而同樣明年即將就業、來自北京大學的小劉,對於就業似乎並不著急:"我們專業就業形勢還不錯,像騰訊、阿裏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公司都早早到我們這裏來招人,擔心遲了人才就被別家搶走了。"據小劉介紹,他的很多師兄師姐之前都去了投行之類的外企,"工資高,發展空間更大"。
象牙塔裏的天之驕子們,他們在大學裏到底都學了什麼?做了什麼?為什麼會在即將走向社會的時候,出現如此大的差距?中國青年網記者就此采訪了來自不同高校的師生,聽聽他們的大學生活究竟是怎樣的。
缺少規劃無所事事大學生活悄然變味
國慶長假前夕,在各大高校論壇上出現了一類人,他們接單替人上課喊到,一節課可拿到十幾到幾十元錢的報酬,被稱"替課族",而那些被替課的,多數是想趁長假回家或旅遊,"七天的假期有點短,但是學校最後一天還有一節課,為了一節課耽誤一整天有些不值,但是怕老師點名,影響成績。還不如花幾十元錢找個替課的,免得麻煩。"就讀於合肥學院的馬同學說。
"十年寒窗,現今邁入大學校園,終於逃出高考的魔掌了。"剛步入大學參加完軍訓、來自武漢理工華夏學院的小孫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點不知所措:"高中的艱辛,讓我對大學生活加倍珍惜,但是開學已經一個月了,除了參加學校安排的軍訓,我幾乎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沒有了高考壓力的他們,在對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安排時,顯得極其不習慣。
同樣就讀於武漢理工華夏學院的小楊這樣對中國青年網記者說:“要說大學生活,我感覺就是兩個字——隨意。在學校,宿舍就是我們的家,我們充分發揮了'顧家'的好習慣:吃飯叫外賣、上課幫喊到,這都是家常便飯。”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小楊表現得很自然,“現在大學生不都是這樣?有多少是一門心思地撲到學習上去?還不是遊戲打不完,聚會天天有?談戀愛的還天天糾結忙戀愛還是忙遊戲裝備呢,哪會有多少心思往學習上放?”他輕鬆地說道。
當被問及這樣會不會耽誤學業,是否擔心畢業時,他很快答道:“這個好辦,快考試的時候,老師都會劃重點,你隻要把老師劃的重點看下,考試的時候去參加,通過應該沒問題。”小楊一副輕鬆應對的樣子,“不要看每年開學發那麼多新書,真正把那些書看一遍的人又有幾個?”
相比於上述悠遊自在的大學生,留學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研究生潘同學則表示,“在這裏一個星期的閱讀量是我在國內讀本科時一年的閱讀量,還有,教學方式也有很大差異,現在每兩周就要寫篇專業論文,這也迫使自己必須投入大部分精力去學習。”
一位在美國執教多年的教授對中國青年網記者表示:“中國大學生的大學生活太輕鬆了,我們總是說,中國的孩子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實,在美國一些著名的中學裏,高中的學習同樣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學的時候,也經常學到半夜。”這位教授指出,在美國,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一點點加大學習的任務量。到了大學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要吃苦。“而中國的孩子到了大學,卻一下子放鬆下來了。他們放鬆的4年,恰好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4年,積蓄人生能量的黃金4年。”他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