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是夏秋季最常見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細菌性痢疾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水汙染地區及洪澇災害地區流行範圍廣,傳播快,發病率高,對人類健康危害甚大。
蒼蠅是傳播痢疾的媒介
細菌性痢疾的原因有哪些
細菌性痢疾的傳染源包括患者和帶菌者。傳染源排出的糞便汙染了飲水、食物和食具,或經蒼蠅、蟑螂等媒介汙染食物或食具,瓜果蔬菜不洗淨生吃,剩飯剩菜不加熱,飯前便後不洗手等,都可能造成經口感染而發病。
人群對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學齡前兒童患病多,與不良的衛生習慣有關,有時大人得了痢疾,症狀比較輕,僅有腹瀉。沒有注意大便的性狀,未能及早發現,往往成為傳染的來源。
成人患者同機體抵抗力降低、接觸感染機會多有關,加之患同型菌痢後無鞏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間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間無交叉免疫,造成重複感染或再感染而反複多次發病。
蒼蠅喜歡棲息在髒物上,腳上沾滿成千上萬的病菌,並可將病菌帶到食物、餐具、物體上。當孩子吃了這些食品或手接觸了被汙染的物體,都可以感染上痢疾。
細菌性痢疾的表現症狀
細菌性痢疾的潛伏期從數小時到7天不等,一般是1~2天。起病較急,突然的高燒,大便次數增多,可達每天10次以上,內有黏液膿血,便後有沉脹、下墜感。患者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有時候腹痛。
如果患者症狀較輕,可不發熱或低熱,大便次數較少,每天3~4次,便內膿血量不多,其他的全身症狀也不太明顯,一般2~3天內病情好轉。如果患者症狀較重,腹痛劇烈,伴嘔吐、脫水。有的兒童還會出現驚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
家庭護理要點
●多臥床休息
急性期病人應臥床休息,每日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避免病情反複或惡化。
●宜吃清淡的流質及半流質飲食
急性發作期,禁食多渣、油膩、油炸的食物及辛辣刺激等食物,忌食生冷食物。腹瀉較甚,宜大量補充水分,腹瀉止後,可給清淡而易於消化的少渣軟食。
●注意個人衛生
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不用手拿熟食或食品,喝開水不喝生水。
食物要新鮮,不吃變質、不潔、生冷、生醃食物,少食海鮮類產品;瓜果要洗淨或去皮再吃。
預防措施
提高防病意識,尤其是在夏秋季節,盡量減少家庭及外出聚餐,不在衛生條件差的餐館就餐。
在預防腸道傳染病方麵,手的清潔衛生應該尤為重視。由手將病菌帶入口內也是孩子得痢疾的主要途徑,因此,便後飯前要徹底清洗雙手,並幫助孩子改掉咬手指的不良習慣。
注意飲食衛生。注意食品必須新鮮,不吃變質、腐爛、過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過久,熟食應再次加熱。
生吃的食品及水果要清洗幹淨,最好再用開水洗燙。